奇书网

奇书网>促进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 二知识建构理论的原则(第1页)

二知识建构理论的原则(第1页)

二、知识建构理论的原则

知识建构理论以观点为中心,不强调以任务和活动为中心;坚持以12条知识建构原则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反对“基于过程”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建立在对这12条原则融会贯通基础上的创造性活动。这12条原则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关于观点

原则1: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

学生以理解现实世界中他们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为建构知识的出发点,通过不断提出自己真实的观点、理解他人观点、批判已有观点、抛弃错误观点和综合建立新观点,建构和发展社区公共知识。观点在此被当作有生命的东西,像艺术品一样被反复打磨、批判和组合,从而不断改进完善。对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建构而言,观点的形成也应从真实问题开始,需要通过交互和对话不断提出观点,理解他人观点,再思考自己的观点,不断修正和发展观点。

原则2:多样化的观点

如同生物多样性对成功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一样,观点多样化对知识建构必不可少。观点多样化为观点演化到新的、更精练的形式创造了丰富的环境。对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而言,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学科背景、生活经历及实践经验,因此观点各不同,在线状态下他们更能各抒己见。

原则3:持续改进的观点

与以传授“正确”知识为目标的课堂不同,在知识建构中,学生认识问题时产生的误解不再被认为是错误且必须被纠正的,而是被看作可以提高、可以在社区中分享和讨论的。开放的气氛使学习者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由地表达不成熟的观点,提出或接受批评。在知识建构中,无论学习者的想法如何,都被视为可以改进的,学习者需要持续提高观点的质量、条理性和效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者享有比课堂教学更开放、内心更安全的交互对话环境,因此更可能大胆地说出真实的观点和想法,且不同观点的呈现可以同步实现和随时迸发,这对观点的改进有益。

原则4:观点的概括和升华

创造性的知识建构需要发展出统筹性的观点和原则,这要求学生学会从多样、复杂和杂乱的观点中概括出更高层次的观点。通过对观点的概括和升华,知识建构者能超越琐碎、简单观点的探讨,使知识建构达到更高的层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一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在观点概括和升华中仍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以上有关“观点”的四条原则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的每一个观点,不论正确与否都可公开在学习平台发表,且被看作是有价值的。同时,这些观点会被记录下来,由师生一起讨论,并通过学习者提供的信息、经验和实践等不断验证和提高。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习者能建立观点间的联系,综合得出更全面的解释。

案例:可视化窗口——为什么树叶会变色

关于观点的四条原则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是多伦多某所长期进行知识建构的小学里每届一年级学生都会探讨的问题。由于这一现象是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学生就能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每一个观点,无论正确与否都被看作是有价值的。学生的观点会被记录下来,在班级内不断进行讨论,并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观察和实验不断验证和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建立观点之间的联系,并综合起来得出更全面的解释。

知识论坛支持多样化观点的发展,它提供的可视化窗口可同时呈现大量观点,还可通过增建、引用等方式建立观点之间的联系,促进观点间的交互,如图2-36所示。知识论坛为了支持这一过程专门开发了“升华”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收集相互关联的观点,放入一个升华短文中加以概括,提出更复杂的观点。

图2-36可视化窗口

案例来源:晨泊冻,《知识建构理论的核心——12项基本原则》,新浪博客,http:∥blog。sina。。sblog_62881fbe0100qn5l。html。

(二)关于社区

原则5: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

与传统课堂依赖教师建立活动框架不同,知识建构中学习者需要自己为问题设定目标、制订长期计划、处理动机并进行评估。积极的学习者在提出想法的同时,也会与他人磋商观点,处理观点间可能的冲突,建立观点间的联系,持续发展自己的观点。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平台和资源可帮助学生表述观点并建立不同观点间的联系,让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得以发生,促进观点发展。

原则6: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

与以学习者个人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不同,知识建构以社区知识的发展为目标,因此学生对社区知识建构目标的贡献同样可以获得表扬与奖励。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分担推进社区知识的任务,提出对他人有价值的观点。信息化学习环境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协作空间,学习者间的关系通过阅读、评述、质疑、引用观点等活动建立起来,这些行为是协同认知责任的体现。

原则7:“民主化”的知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