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互联网促进教育 > 二认知发展评价的实施(第1页)

二认知发展评价的实施(第1页)

二、认知发展评价的实施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认知发展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等方面进行。

(一)认知水平的评价

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认知水平的评价可以通过心理学上专用的测量量表来进行。由于测量量表的应用需要授权或由专业人士分析解读数据,较难在日常教学中伴随着教学的进行而开展,因此一线教学中常采用的办法是通过日常学习中的行为、练习题、测试题与认识、识别、判断、分析等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上学生的表现来判定,即伴随常规的练习和测试来进行评价。当然在认知水平评价的测试和练习中,重点已不是成绩、对错率和排序等常规学业评价的参数和指标,而是了解每一位学生认识水平、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的具体发展情况。例如,对于一个问答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和语言表达方式,利用技术手段对具体答案、思路和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可从中了解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得到多少分,有多少人的回答完全与答案相同等则不是认知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认知风格的评价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由于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习惯采用的方式往往是自认为最合适的策略,因而认知风格与认知策略常常是紧密相关的。

认知风格与智力无关或相关不显著(Riding&Pears&Agrell,1997),大多是自幼所养成的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认知风格是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是一个过程变量而非内容变量,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两极性和价值中性等特点。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型和反省型、内倾和外倾、整体性和系列性。

1。场依存和场独立

知觉信息不仅来自外部环境,而且也来自身体内部。事实上,知觉过程始终表示一种身体内部过程与外界信息输入之间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的性质决定了认知风格的一个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为探索这种认知现象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特金在为美国空军服务时,对飞行员根据什么线索来确定自己是否坐直的问题感兴趣。知道自己身体是坐直的还是倾斜的,这对飞行员在雾天或黑夜飞行来说非常重要。为此,他设计了一种可以倾斜的房间,让被试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可以通过转动把手与房间同向或逆向倾斜。当房间倾斜后,要求被试转动把手使椅子转到事实上垂直的位置。结果发现,有些被试在离垂直差35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完全是坐直的;而有些人则能在椅子与倾斜的房间看上去角度明显不正的情况下,使椅子非常接近于垂直状态。威特金由此得出结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后者是“内部定向者”。这种个别差异,是个体在周围视觉场中看到的东西,与他身体内部感觉到的东西产生冲突的结果。实际上,被试只要闭上眼睛,这种冲突就会消除。因为如果看不到环境提供的信息,每个人都会以一种非常相似的方式——根据身体内部的感觉——来操作。由此得到人的认知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

场依存性者与场独立性者的差异,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事物的观察上。例如,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他们往往力图使自己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许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环境很敏感,场依存性者看起来较招人喜欢。而场独立性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尊性较强。一项研究发现,场独立性强的六年级男生,比场依存性强的男生具有更强的领导能力。因此,尽管场依存性者看来更有社会定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具有领导的素质。

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所以,在学习中,凡是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成绩一般会好些。此外,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2。冲动型和反省型

研究者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有些学生知觉与思维的方式是以冲动为特征的,有些学生则是以反省为特征的。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反省型思维的学生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出较有把握的答案。

可以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来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做出区分。图6-14是寻找相同图案测验的一个例子。左边是镶嵌图案,右边两个是复杂图案。看上去测验样本图形很简单,可以很快识别出来,但若不仔细看,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些。

图6-14镶嵌图形测验

实验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做出回答,但在每次错误反应后,还要再做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答案。因此,学生若想迅速做出抉择、很好地完成任务,是有点压力的。学生在这种情境里会形成一种正确反应与迅速反应之间竞争的焦虑感。测验成绩是根据做出反应的时间和错误反应的数量来决定的。

通过这类测验,可以识别出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冲动型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忙做出选择,犯的错误多些;反省型学生则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做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冲动与反省的区别,表明了学生信息加工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阅读测验时,速度与精确性是与智力相关的。但在推理速度测验中,一些智商高的学生往往倾向于做出小心谨慎的反应。有人对卡根的研究结果做了进一步核查,发现反省型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较好些;冲动型学生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他们的结论是,冲动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并不一定比反省型学生差。一般人认为冲动型学生学业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学校里的测验往往注重对细节的分析,而他们擅长的则是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

3。内倾和外倾

荣格(Jung)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人们是用这两种相反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受客观事实支配。与此相反,内倾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判外部事件的。内倾者的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甚至为它们而困惑。持两种极端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一些弊端。极端的外倾者,往往因纯粹经验性事实的堆积而致使思维匮乏,从而也窒息了这些事实的意义;而极端的内倾者,则强迫把种种事实置于它映象的阴影之下,或完全忽视这些事实。

在荣格的理论中,每个人都具有内倾和外倾的倾向,只不过是某一种特征在个人的行为和有意识思维中占主导地位,而与此相对的那种特征处于无意识中,像阴影一样继续存在。荣格指出,个体选择某种特定的看法,或注重这种看法的某一方面,都部分地反映了他的个性。

艾森克等人对内倾与外倾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学术性方面,内倾明显优于外倾,因为内倾者很可能不为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而分散精力,保持注意的时间更长些,长时记忆也比外倾者更强些。有研究也发现,内倾者在大学入学考试时比外倾者的成功率高。上述实验主要是在年龄大些的学生中和在某些学科领域中进行的。后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在小学里外倾者的成绩始终比内倾者好些,而到13岁后,这种关系就不大明显了。此外还有研究证明内倾的男孩和外倾的女孩在学习上往往比较成功。可见,内倾和外倾的性格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

从上可知,认知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业成就有紧密关系,当学生在认知风格得以顺应的学习情境中时,其认知活动开展得会更有效,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都会较好。但当他们处于与认知风格不相适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中时,则较难取得相适情境中那样突出或有效的学习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进行适时测试和了解,并根据相应的认知风格组织学习活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相当重要。

4。整体性和系列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