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 第三节 子女之道与孝道人生(第1页)

第三节 子女之道与孝道人生(第1页)

第三节子女之道与孝道人生

在家庭亲情关系的道义中,子女对父母的“孝”是完全精神性的,具有最高的道义,对家庭的存在与维系,对一个人的成长,也都具有极大的精神意义。“孝”字源于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孝”字的构成,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子”字,老护佑子,子支撑老。“孝”的字形体现着“父慈子孝”的造字本义。

人的精神具有超越自我以观自身的本性,在这种精神反省中,人必然会发现父母乃是现实自我的“本”。基于报恩精神,人便必然还报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恩德。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孝道的价值。《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甚至认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礼记》也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一、孝在当下:尽孝要及时

古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错过了孝养父母的时机就永远无法追回来。其实,孝道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人们常说,失去的东西愈发显得珍贵,而失去父母的眷顾,才知道那份亲情永远不可再得,才知道报恩的机会永远不可再有。当父母远去,推开家门满院是萋萋的荒草,举目寻找是空空的屋子,不再会有那熟悉的面容,也不会再有温情的问语。即便是身背多少礼物,他们也不会接了;无论手捧多少钱,他们也不会用了。

【案例】

孝子项方品[1]

浙江孝子项方品的母亲患的是肝坏死,如果不进行肝脏移植,短期内将有生命危险。为报母恩,及时尽孝。19岁的项方品毅然献出了大半个肝脏,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捐肝者。儿子作为供体,母亲作为受体,两台近亲活体肝移植手术同时展开。儿子带着血温的多半个肝脏回归到母亲的体内。尽管是近亲活体肝移植,母亲术后仍需要用抗排异药,每天的药费要300元左右。面对昂贵的手术费、药费、营养费,项方品手术后两个月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火车。他乐呵呵地卖力工作,乐呵呵地面对严酷的生活,为的是多挣些钱,攒足妈妈的医疗费和营养费。他说:“人的肝脏只要30%就够用了,其他都是储存在那里的。我的肝脏切除50%给我妈,只要两个星期左右,我的肝脏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80%。我休养几个月就会和正常人一样的。10年后,如果妈妈需要,我还可以再捐。”肝脏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只要母亲需要,儿子还可以再捐献,这样的孝行,足以撼人心、泣鬼神!

孝心,尽孝要凭心。只要有颗孝心,不管天气冷暖、事务闲忙、出差在外,都会时时事事牵挂着老人。及时尽孝,从常与父母聊天做起,老人最怕的是孤独,老人最难耐的是寂寞;及时尽孝,从天天问候父母做起,老人最怕被丢在一边没人管、没人问,一句问候话语足以让老人幸福好几天;及时尽孝,从关心父母饮食起居、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做起;及时尽孝,从理解、支持老人再婚做起;及时尽孝,从端上一杯伴着微笑的热茶做起;及时尽孝,从陪父母看病做起,无论大病小病,都需要儿女的细心照料;及时尽孝,从庆贺老人的生日做起,就像小时候父母给我们过生日一样;及时尽孝,从教育孩子敬重长辈做起,每个家庭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及时尽孝,从与老人一起过节做起,一家人的大团圆,是老人精神上的大会餐;及时尽孝,从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做起,不以儿女的好恶干涉老人喜欢做的事;及时尽孝,要不时反问自己,是常惦记着父母兜里的钱,还是常凝视着父母沧桑的脸。

及时尽孝,不仅仅是报答父母之恩,还有助于自我向善人格的历练,更有助于自我心境的平和无愧。及时尽孝,让老人省心,不操心;让老人放心,不担心;让老人顺心,不烦心。及时尽孝,宁可背着垂暮之年的父母看一眼老家老宅,不要捧着骨灰让他们魂归故土。

二、孝养父母:物质上的赡养

每一个人都是吃母乳长大的。可是母乳到底是什么呢?著名导演翟俊杰以“血色的母乳”诠释着母恩的重量。

【案例】

血色的母乳[2]

因为以后不可能再要孩子了,因此也不可能再有奶了,于是我老伴很疼很难过的时候,喝了大麦芽,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来,我找了几个装青霉素的小瓶子,洗干净,将一些奶放到小瓶里,外面用蜡、胶布密封。我一共留了三瓶,一瓶等我女儿长大结婚的时候,我送给她当礼物。那天,她很意外,掉眼泪了。我说:“哭什么?这是好事,高兴的事情。你记住,这是你妈妈的奶。当年她就是用这个奶喂你的。”第二瓶等到我儿子结婚的时候送给他。第三瓶我和老伴永远地保存着。我没想到的是,30年后,母乳竟变成血红色的了。

原来,我们喝的母亲的奶是母亲的血!母亲是用自己的血将我们喂养大。随着父母的年长体弱,父母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身体需要和生命需要。因此,作为对父母恩情的回报,孝道的最低要求便是在物质上赡养父母。

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适用于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对于非婚生子女与亲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间也同样适用。

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赡养人对被赡养人有如下义务:第一,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第二,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第三,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第四,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赡养义务。此外,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敬、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的各方面给予父母扶助。当父母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为保障被赡养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孝顺父母:行为上的奉养

物质上赡养父母是孝道的最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底线要求,而且在现代社会,这一点已经由法律来予以规定和保障。在道德意义上,孝道更重要的是行为上的奉养父母,中国人称之为“孝顺”。本质上说,孝顺以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和尊重为基础,是发自内心的无私无利的情感流露,有时就是一种理解、关爱、顺从、尊重、帮助、微笑、认同。

孝顺并不是不问是非地绝对完全顺从父母的意志。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子女顺从父母的心意,是孝顺的基本含义。《弟子规》开篇即用几个排比句来说明这种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顺不能分开来讲,孝和顺都很重要。孝顺本身就是一体的,有时候,顺本身也就是孝。对父母来说,孝子其实都会顺从父母的心意,否则也不能言之为孝。天天给父母吃山珍海味,但不跟父母说些顺心的话,父母吃得再好也不会开心。

【案例】

微笑小天使吴林香[3]

13岁的坚强女孩吴林香,一把锄头扛起了整个家。吴林香是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人。吴林香的外公早在5年前因摔倒被鉴定为一级残疾,在小林香6岁时,父母就离异了,她的外婆于2011年春节因患脑溢血全身瘫痪,同月她的母亲陈晓华因身体不适被医院确诊为肺癌,并到了晚期。陈晓华右肺被切除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吃药打针都要人伺候。小林香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家务,包括两亩菜地。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开始做饭,然后带着年仅4岁的弟弟步行13千米到镇上上学,放学后回家再洗衣做饭,还要给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换洗衣服,直到晚上12点过后才能睡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