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陈宪 > 第四节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第1页)

第四节 大力发展我国文化服务贸易(第1页)

第四节大力发展我国文化服务贸易

一、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

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却不足以在国际文化贸易尤其是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中占据优势,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念错位

长期以来,文化并没有被看作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这种观念上的错位导致我国缺乏对国际文化市场认真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的市场开发,没有树立起得到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名牌,使得我国文化服务商品很难打入已经较为成熟并竞争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

(二)主体缺乏

国际文化企业以及它们打造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是开展国际文化贸易的主体。没有一批有能力进行跨国文化生产和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就不能全方位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就不能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配置资源,使我国的文化商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应有的竞争力。在我国几十万个文化企事业单位中,大多数单位还处在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三)政策缺位

我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活动,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忽略了从市场角度去考虑我国文化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缺少一整套经常调整的、重在推动本国文化贸易国际化的法律和政策。这些法律和政策包括文化贸易的外汇管理、项目审批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四)认知不足

我国对海外文化市场的产品需求认知不足。一般来说,各国本土观众对外来文化商品的需求绝不会超过对本土文化商品的需求,海外文化市场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因此,在推动我国文化商品走出去时,我们不能单纯依赖中介公司,而应与当地公司合作,推出符合当地观众文化需求的商品。

二、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机遇

1。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经济大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萧条,社会的重创,如若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自身调整,从而为系统在更高水平健康运行铺平道路的角度看,危机中孕育着发展的契机。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阵痛”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

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诸多迹象表明,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占据未来经济制高点的产业部门。这种变动发展态势成为那些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部门迎来大发展的绝佳时机。

2。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在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更加重视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视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的成长。

在应对粗放型增长,能源消耗过大、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等发展弊端时,着力以集约的手段、低碳的理念推动绿色经济的壮大。当前中国经济在危机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使得转变与优化的任务更加紧迫。那些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的产业部门自然将成为优先支持的重点。

3。文化、消费与休闲三大经济形态共同催生广阔的文化服务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文化经济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文化贸易无疑是后危机时代文化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影响着其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去向。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相关产业的国际化步伐成为当前及今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向。

不仅如此,休闲与消费同样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从生存需要向发展需要过渡的过程中,人们对精神享受和非物质产品的需求愈加强烈和重要,而这种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文化经济、消费经济以及休闲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必将催生非物质产品生产及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4。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与体制改革深化有助文化服务贸易大发展

2009年,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落实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其中,文化演出属于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2010年,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被业界视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一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上述宏观政策背景表明,中国文化演出业同其他文化产业部门一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积极的政策扶持必将有力推进中国文化服务贸易的大发展。

5。贸易、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际区域合作内容的不断拓展推进我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国际化合作水平“走出去”战略从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到现在10多年时间。在这10多年时间里,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走出去”的内容也逐步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贸易的重要对象,国际区域合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单纯的文化交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其中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商业文化演出的进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繁荣态势。

面向未来,中国的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都要求文化产业必须站在全球高度,内外统筹,全面开启文化产业国际化时代,实现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助推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

(二)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面临的挑战

1。我国国内文化需求与供给失衡

正在面对外部供给与日俱增的压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使国民消费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发展型、享受型商品和服务在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其中尤以精神文化消费增长显著。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虽然已经通过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繁荣文化市场,但是依然难以满足社会急剧增长并且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一组国外披露的数据可以间接说明我国文化供给存在的问题。根据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委托调查报告,2005年我国的电影盗版问题造成当地和国际制片商损失27亿美元,其中网络用户下载未授权的电影造成10。04亿美元的损失,而购买盗版电影造成16。03亿美元的损失。我们当然可以质疑数据的真实性,但是上述资料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信息。

(1)我国文化市场事实上是“开放”的,而国外的文化供给也在通过一种“非常途径”进入我国并以别样的导引方式占领国内的文化市场,发挥着潜在而广泛的文化影响。

(2)我国文化需求市场极为广阔,然而国内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也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事实“跨境交付与消费”,成为潜在国际文化贸易的强劲动力。

(3)上述资料所述损失恰是国外文化供给者进入我国市场的砝码。既然我国已经加入WTO,也承诺遵守入世议定书义务,那么通过这种授权的、正当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途径进入我国市场显然是理所应当的,从而扮演了我国文化需求饥渴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我国国内文化需求与供给的失衡已经不是单纯的国内问题,也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将其置于国内封闭经济状况下去解决,而是必须要面对外部供给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将随着失衡严重程度的加剧而与日俱增。如何化解压力,正确的引导压力释放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需要破解的重大难题。

2。后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面临全球产业加速调整的压力

国外学者Pratt指出,文化经济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有力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占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将注意力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政策支持,由此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进行,文化产业无疑属于各国竞相扶持发展的产业,也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

作为社会经济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同样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文化经济发展,诸如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法规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