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一做人梯 我有最坚实的肩膀(第1页)

一做人梯 我有最坚实的肩膀(第1页)

一、做人梯:我有最坚实的肩膀

伟大科学家牛顿曾说:“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是的,人总是需要肩膀的,在悲伤低落的时候,可以依附;在向上攀爬的时候,可以攀援。伟大的人如此,平凡的人亦是如此。我不是巨人,但于我而言,带领一个团队也好,护佑一个家庭也好,相伴一些朋友也好,我都得练就最坚实的肩膀。

(一)感人之善:心的砥砺石

2007年9月,我来到八十中担任校长,在第一次全校升旗仪式上,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全体师生,诚恳地欢迎大家就自己在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中所碰到的种种烦恼、困惑和问题向我反应,和我交流,并表态我会倾听大家的心声,和大家一起面对困惑,并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处理问题,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与人方便,留劳于己。在此之前,我没见过也没听过一校之长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于学生。但是袁闽湘校长是这么做的。2007年初来乍到,在八十中升旗仪式上,他将自己的手机号码毫无保留地公布于全校师生。记得当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希望同学们能将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在成长历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告诉校长,校长不是万能的,但是一定会尽己之力来帮助每一位同学!从那以后,情况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一个2000多名师生的学校,事无巨细,诸如宿舍发现了老鼠、停水停电、天热天冷等事情,学生们统统往校长那个手机上打电话或发短信,这个不是常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更不用说很好地去处理了。但是,袁校承受下来了,而且处理得游刃有余。他在大会上说,学生发的短信,大部分他都一一回复;反映的问题,他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人抵达现场解决,甚至亲自到场……这是刘小军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对袁闽湘校长的刮目相看,始于他来八十中的第一天,这么儒雅的一个校长,他竟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了全体师生,并说:“我来八十中是做事的,每个人都可以监督我的行为,遇到困难随时找我。”当时,我就暗暗吃惊,很多领导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害怕自己的生活被过多地干扰,尤其是在下了班以后自己的私人时间,想要陪同自己的家人,有一点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因此不敢留自己的手机号码。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精力,才敢向全校将近两千名师生敞开心扉。接下来的情况就印证了我的担忧,由于学校当时各种矛盾与利益相互交织,学校的小卖部承包给了外面的人来经营,垄断生意,价格虚高。师生怨气比较大,袁闽湘校长就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由于袁校的一些改革措施触碰到个别人的利益,恐吓信、威胁、骚扰电话接踵而至。虽然有困难,但是袁闽湘校长并没有退缩,很快厘清了学校的各种账目,解决了小卖部、饭堂及附属学校的财务问题。这是陈彩丽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留电话号码给学校师生,在我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举动,要知道,从我走进八十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团队的队友,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了,就跟家人一样,荣辱与共,血脉相连,全校师生都将是我生命中最亲近也是最亲密的人了,保持电话联系,这无疑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最有效的通道,如果说因为怕麻烦,就把自己和师生们隔绝开来,这将错失多少教育的时机,错失多少幸福的感受,更遗憾的是,这将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学校生活的孤岛之上,一个耳聋目盲的境地之中,看不到师生们真实的心理状况,看不到师生们深层次的心灵成长,看不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细微问题。

事实上,自从我把电话号码告知全校师生的第一天起,我每天接到的来自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电话都难以统计次数了,有人可能会用焦头烂额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种种状况,但是如果你问我有没有疲惫?有没有厌烦?我的回答是:没有。真的没有,即使是碰到一些不友善、不认同的信息,我也没有气恼,有的只是有时因为各种事务不能及时回复的遗憾,以及有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懊恼。

2013年9月23日上午11:26:09,黎红玲老师给我发来一条标题为“一次国旗下的讲话”的消息,内容是:

袁校长:

您好!谢谢您的指导,昨天您说的“一次国旗下的讲话”这个题目,我觉得已经高度概括了这件事情了,所以我直接用了您建议的题目。我把文章附在附件中,请您查看和指导。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一次讲话,您如此重视,您真的很用心,也真的很细心;我真的很感动,也真的很感激。我会继续努力的,非常感谢您!祝敬爱的袁校身体健康!

那天的工作异常忙碌,我没有及时回复这条短信,但当天晚上,准确地说已经是夜深时分了,我才再一次阅读了这条信息,阅读了附件中黎红玲老师所写的教育故事,并回复了她:

黎红玲老师:

你好!上周行政会上你班的值周汇报令人感动,今天看了你写的教育小故事,你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行为值得大家学习,作为校长,我为你感到高兴和自豪!辛苦了!谢谢你!

校长:袁闽湘

短信中提到的附件文章,是黎红玲老师听了他们班小何同学前一周在国旗下讲话之后所写下的感想,记得当时打开附件,刚一读题目就觉得颇有味道:让青涩的果实成长为甘甜。

从农业生态学的角度来说,青涩的果实成长为甘甜,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很多的养分,教育生态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想到这里,不禁也很想品尝品尝,看看这篇文章的“味道”是否甘甜。

在国旗下讲话,对于校长来说,或许是家常便饭,一接过话筒即可出口成章;在国旗下讲话,对于老师来说,或许是一次讲课,备过课就可以辞藻万千;在国旗下讲话,对于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需要用心地准备和精心地装饰,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演讲。它,对于学生来说,是肯定,是挑战,是转折,是突破,是一个新的开始,以下我说的就是我们班一位同学一次国旗下的讲话。

学校给我们班周二值周发言的主题是“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我打算让同学们主动报名,通知一发下去,我就留意到何××同学欲试又止的眼神,其实他的这种眼神,我不是第一次见到,在自荐班干部的时候,我已经留意到他的这种目光。我有意要让他挑战自己。课后,我走到他身旁,轻声问:“你想报名吗?”他低了一下头,马上抬头说:“我要报名!”“那好,老师决定让你尝试尝试。”他紧接着问了一句:“老师,你会不会像高一的老师一样,看我读得不好,在最后的关头把我换了,让其他同学代替我呢?”我愣了一下,连忙回应:“不会的。”下午第三节是自习课,在窗外,我看到了他正在全神贯注地捧着《做最好的自己》,品读着。

一般在国旗下讲话,都是挑选表达清晰、口齿伶俐,能够代表班上最高演讲水平的同学发言,要不要选何××作为周二的发言人呢?我问自己。也有不少其他老师和同学在质疑我的决定,大家说他一上台就会紧张,并且还会口吃,高一的时候他也尝试过到国旗下去演讲,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不能上台。听了这些话以后,我承认我是有点担忧,有点揪心,毕竟周二他的发言代表的是整个班级的形象、整个班级的水准,然而我更多地还是对他的期待和赞赏。因为何××同学是亲口说要报名的,一个上台会口吃的同学、一个曾经面对过失败的同学竟然主动要求报名,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凭着这一点,我就不能有换人选的念头,我不能再给他心理上的第二次创伤。即使是冒险,我也要给予他这次机会。做了这样的决定之后,周五放学前,我问他:“有信心吗?”让我欣慰的,是他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老师,我会好好准备的!”

星期一,他把一张两面都写满字的A4纸递给了我,看着这张写满字的纸,我脑袋里首先浮现的是他捧着那本书认真阅读的画面。由于发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告诉他字数相对多了,于是我们一起修改,最终改过的感想大约四百多字。晚自习的时候,我让他尝试在我面前试讲,他一听马上紧张了起来,要求再给他一点时间练习。十五分钟后,他说可以开始了。我站在他面前,为了减少他的紧张感,我没有把目光放在他的脸上,故意装作不留意的样子。但是他那捏着稿子的手还是在颤抖,左脚不由自主地跺着,不知道是天气热还是紧张的原因,他的额头全是汗。一个一米七多的男生,在我面前如此紧张,这还是第一次,我不由得再次感到惊讶。但是看着他那诚恳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知道这次演讲对他来说一定是挑战和转折。即使明天他还是会这么紧张,导致演讲效果不理想,我也有可能因此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我还是要坚持这个选择。

他的第一遍试讲,的确是很不理想,节奏快、吐字不清,甚至带着气喘。但我微笑着说:“其实你读的比我预料中的好多了,只要再处理好停顿,声音再大一点就很好了,真的很好,老师没有选错你。”听我这么一说,他似乎松了一口气,说:“好,老师,我再练习一下,等会再找你。”半小时后,他来了。我发现他的稿子上多了很多划分句子的斜线,还有修改过的红字,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有一点酸的感觉,可能是被感动了吧。这一次,相对来说他没有那么紧张了,语速和吐字比第一遍进步了很多,但在音调的起伏、感染力上还是做得不够好。他读完以后,我说:“让老师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来对比一下。”其实,平时的我还是相对内敛的,但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放开去讲,讲出感情来,如果自己都放不开,怎么教育学生突破自己呢?我尽量让自己投入地演讲了第一遍,同时,我也用比较平淡的口吻讲了第二遍,让他做对比。他似乎领悟到了,没有起伏的演讲好似一杯白开水,让人无法有所品味;充满感情的演讲犹如一杯浓茶,可以让人回味。于是,他吸了一口气,又开始练习了……

星期二课间操的时间终于来临了,他早早地站到了升旗台旁,为了给予他鼓励,我也和他站在一起等待。周二的课间操是学校发奖的时间,时间一点点过去了,还剩下十分钟就要上课了,可是德育研究中心的刘主任还在讲话。我摸着手上的表,担心着:“万一时间不够不能让他上去讲怎么办?这一定会打击到他的信心,不行,我得想想办法。”我甚至有点冲动,想提示刘主任留点时间给我们值周班的同学发言。终于在剩下四分钟的时候,何××同学站到了升旗台上,开始演讲。这时的他没有口吃、没有气喘,也没有跺脚,他顺利地把稿子里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虽然他的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那张稿子,虽然还是没有做到让人回味的高低起伏,但他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似乎感受到了掌声之中,他走下升旗台时那份因突破自己的激动和喜悦。

有谁知道,在台上短短的三分钟,他用了两天加一个晚上做准备;有谁知道,在台上流利地发言背后,曾经是口吃和跺脚;又有谁知道,这次演讲,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或许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候会更加关注活跃的、善于言语的、胆量大的学生,每当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把机会给予这一类的孩子,从而忽略了一些胆子相对较小的、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但或许他们是更需要被关注,更需要锻炼,更需要这些机会的。

学校是一个让孩子锻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允许他们不成熟,允许他们出错,要帮助他们进步,帮助他们完善,让他们可以像果实一样,从青涩最终到达甘甜。

我承认,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真的感受到了甘甜的滋味,芬芳的滋味,美好的滋味,正是这些滋味,让我们热爱教育,让我们体会幸福。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不顾时间已晚,不仅连夜给黎红玲老师回复了短信,还当即把这篇文章发给了学校教育科研中心的吕晓花主任,请她共读,请她审核并处理文稿。下面是吕老师第二天就这件事与我进行的短信互动。

在2013-9-2321:59:37,您发送此消息给吕晓花!

消息标题:黎红玲老师文章

请审阅

附件1:高二(3)班黎红玲老师2013。9。22doc。doc

附件2:一次国旗下的讲话(黎红玲)。doc

校长:黎红玲写的文章发到你平台邮箱,请你看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