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常见幼儿问题 > 问题二 幼儿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怎么办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防治(第2页)

问题二 幼儿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怎么办幼儿常见传染性疾病防治(第2页)

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患过一次麻疹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

(1)病因。病原体为麻疹病毒。病毒存在于患儿的血液、眼和鼻分泌物及大、小便中,未患过麻疹及未接种过麻疹病毒疫苗的小儿,均易受感染。

(2)症状。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泪和流鼻涕等感冒症状,2~3天后,可在颊黏膜或唇内侧发现0。5~1mm直径大小的小白点,周围绕以红晕,称科氏斑。第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为玫瑰红斑丘疹,大小形状不一。发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3~5天出齐。以后皮疹消退,若无并发症,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3)护理。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宜让风直接吹着患儿。多喝温开水及热汤,促进血液循环,且有助于皮疹出透。食物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必过于忌荤和忌油,特别要补充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以免病中或病后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要经常注意皮肤、眼、鼻和口腔的清洁,以免发生并发症。

(4)预防接种。接种麻疹病毒疫苗或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使人体产生免疫。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医务人员及家属接触患儿后,不应立即接触易感幼儿,避免传染。

3。风疹

常见于冬春两季,患儿多为2~5岁儿童。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传染性较小,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1)病因。病原体为风疹病毒。病原体可由患者的口、鼻、眼等分泌物直接传给易感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症状。一般无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发疹期间患儿可能发热或有轻度周身症状,并常患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病初期无科氏斑。本病愈后情况良好,并发症少。

(3)护理。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饮食有营养、易消化。注意保持皮肤卫生。

(4)预防。易感儿皮下注射风疹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

4。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情较轻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在冬春季流行。病后可终身不再患病。

(1)病因。水痘由水痘病毒所致。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和皮疹内。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播。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

(2)症状。在皮疹出现前常有发热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皮疹初为红色的小点,1天左右转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发疹期多有发热、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在病后1周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陈旧的皮疹已结痂,也有的正处在水疱的阶段,所以患者皮肤上可见到三种皮疹:红色小点、水疱、结痂。出疹期间,皮肤刺痒。

(3)护理。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皮肤清洁。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4)预防。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没出过水痘的孩子要避免和病儿接触。

5。流行性腮腺炎

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集中的幼儿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为主要特征,多流行于冬春二季。患者可获终身免疫。

(1)病因。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主要由直接接触和飞沫而传染。

(2)症状。多数患儿无前驱症状。腮腺肿胀可先见一侧,1~2天后则波及另一侧,腮腺肿大,边缘不清楚,有触痛。在腮腺高度肿胀时,多数患者有发热等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加,4~5天后肿胀渐消。

(3)护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应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轻咀嚼时的疼痛,多用盐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腮部疼痛时用热敷或冷敷。体温太高可用退热药,同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易感儿。接触者可用板蓝根冲剂预防。

6。手足口病

婴儿和儿童的常见疾病。

(1)病因。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2)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或疱疹,常见于手掌、足底和臀部。

(3)护理。

(4)预防。勤洗手,多通风,对幼儿物品进行消毒,避免到公共场所,补充营养,多休息,提高免疫力,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