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初中地理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质量差异的方法路径(第1页)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质量差异的方法路径(第1页)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质量差异的方法路径

“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种说法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差异性。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等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学习地理需要理科性和文科性的双重思维,特别是空间抽象思维。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球、大气、水文、地质、植被、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众多方面,每个学生的课程兴趣点和关注点各不相同,也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地理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缩小学生之间的地理学习差距,还需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闪光点”,鼓励不同学生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巩固和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的重要举措。

(一)地理课堂教学——从学生学习表现看地理学习质量差异

特级教师李希贵曾在其所著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提出:“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地理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体部分,是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接触时间最多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地理课程不同内容的难易程度、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均不相同,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也会各不相同,最终造成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质量的差异,把握不同学生地理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因材施教”。

案例2-7[13]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状态和态度

教师对其所教的七年级1,2,3,4四个班级207名学生的地理学习状态和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谈话等,有如下结果:

认为课堂教学内容较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的学生有30人,占14。5%;

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部分内容学起来相对较容易的学生有81人,占39。1%;

认为课堂教学内容虽能听懂,但较难理解,且不会运用的学生有64人,占30。9%;

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根本听不懂,理解不了教师所讲内容的学生有32人,占15。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地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在差异中正确认识自我。在案例2-7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态度差异明显,甚至出现“简单”和“根本听不懂”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状态,这不仅表明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程度不同,也说明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

案例2-8[14]“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环节一:基础知识。

观看课件“地球的自转”演示,对照地图册,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包括“阅读材料”和“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从北极上空往下看地球自转是(逆、顺)时针,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也就是____。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

4。地球不停自转,____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____。这两点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

环节二: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和课件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北极、南极转动方向),再动手操作,讨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分别在北极、南极上空看转动方向,判断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北逆南顺)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180°,观察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的方位变化。连续转动地球仪,再来观察以上两地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转动180°,北京、纽约方位对调;连续转动,有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计算1小时转动多少度?(15°)

4。计算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相差多少小时?(1小时)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