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五从传统纸笔记录评价走向信息数据化评价(第1页)

五从传统纸笔记录评价走向信息数据化评价(第1页)

五、从传统纸笔记录评价走向信息数据化评价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的过程与结论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纸笔记录方式呈现的,它是所有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种评价基于统计数字的经验分析,缺少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也未形成定期、持续采集评价数据的机制和方法。现在,这种传统纸媒评价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两者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流方式,改变了商业运营模式,改变了知识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图景?首先,应该认识到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如教学场景的布置、地理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的运用、学习行为的体现,这些过去靠理念加经验的设计,在未来将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其次,应该注意运用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如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学习的速度、在哪方面有特长、曾经获得过哪些奖励、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等,包括学生在各种网络社交活动中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数据实际上构成了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袋。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评估模型,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如判断学生更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甚至可以通过“云端”,持续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数据分析结果。最后,基于信息化、大数据的学习评价呼唤应用便捷的智能化终端,这需要设计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能按需推送的可视化评价平台,这应该成为未来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工具。

案例5-11[14]“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内异质,每组有明确分工,设组长、资料收集员、记录员、发言员、评价员等,明确各自职责。

教师通过网络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产品及其品牌,收集家中的产自珠江三角洲的日常用品,拍摄照片并上传至竹西中学优教“e学习”平台。

[课堂教学]

表5-11

续表

[课后拓展]

拍摄微视频或录制音频,从不同侧面采访生活在珠江三角洲或在此工作过的人员,了解他们对该地区发展的独特感受,并整理上传至优教“e学习”平台。

案例5-11是基于“E-Learr,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先进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平板电脑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其运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优教“e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社区、资源中心、学习论坛、测评中心等网络功能区使评价与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利用网络观课平台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估

课堂是永远的“黑箱”,充满着无穷的未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最容易、最直接观察到的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当然这些行为背后隐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需要进一步推理、判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科学的课堂观察工具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诊断与分析,就能得出评估结论。在信息技术支撑下,这样的课堂观察活动完全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而开展。相比较大数据分析,可以将一节课上获取的信息看作是“小数据”,对这些“小数据”的计算、分析使得学习评价更加客观、精确。

笔者在此方面有较长时期的探索,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网络技术的地理课堂观察平台,即利用平台中的地理专业表达行为观察表、媒体应用行为观察表、师生交往行为观察表、课堂提问行为观察表等专门化观察量表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下面截取几个页面加以说明。

图5-4显示了地理课堂观察平台的登录窗口,参与观课的教师需要提前注册。

图5-4课堂观察平台登录窗口

图5-5、图5-6是教师在七年级地理“地域发展差异”一课中关于学生探究活动行为观察的窗口,其中图5-5展示的是全班学生的座位分布,图5-6则表示在教师预设的“举例说明不同地域有哪些差异”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点击单元格中的方形“按钮”对观察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行为做出选择。

图5-5学生学习行为观察(座位分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