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初中地理评价语 > 一怎样通过地理学习评价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第2页)

一怎样通过地理学习评价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第2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力激发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评价设计即要怎样评价,要充分创设情境,使诱因鲜活;反馈评价即对学生回答进行再评价,是避免说教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完整的学习评价,需要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高效地知道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同时也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目标——满足需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地理学习的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都有实现成功的潜能。地理教育所能做到的,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凭借自身的素质接受发展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功。

案例3-2[2]变“废话”为“宝贝”

记得一次上八年级“可持续发展”的课,刚讲完废旧物品的利用意义,一个平时从来不关注地理学习的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我们这里有垃圾回收利用的单位或者是企业吗?”学生们害怕拖堂,都指责那同学“废话”,可这是多好的一个问题呀!我很热情地说:“肯定有,但是老师真的不了解,你知道吗?”学生茫然,另一学生立刻接上:“肯定有!不然那些捡垃圾的人把垃圾卖到哪里去?”

“没错!你怎么想到要问这个问题呢?”

“我想知道我们这里是不是真把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学生着急下课,纷纷说:“这个考试不考,别废话。”“老师,下课了。”……

“会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可思考的思想要落实到造福人类的行动才更有意义。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非常好,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键是要把这些思想从认识落实到行动。今天的作业:①调查我们家乡有多少个废品收购站,这些废品都怎样被利用了,回答这个问题,或写成一个小小的调查报告;②你有哪些行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令我最吃惊的是,那个“潜力生”做得最好。之后,他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垃圾,我该怎样扔?”,对学校的垃圾做了详细调查并分为纸张、学习用具、食品垃圾三类,其中,纸张一类在学校内部回收做草稿纸利用。为了鼓励他,我让他在一次校领导参加的班会上发表演说,学校采纳了他的意见,每个班发了三个垃圾桶做垃圾分类。从那时起,这个学生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案例3-2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下课铃声响起时,面对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教师的处理是经过以下思考的:“我们这里有没有垃圾回收利用的单位或者企业”这个问题确实不会在考题上出现,但是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而且,这个学生从来不关注地理学习,成绩也不好,现在好不容易因为这个问题对地理关注了,应该把他的这个“关注”发展为兴趣或志向,提升其地理学习的动力。于是,教师没有立刻下课,而是表扬了学生,采纳其观点并布置作业,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教师的“目标及其评价”判断是肯定并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教师对目标的科学定位,不仅满足了个别学生“想知道是否有垃圾回收利用的单位或者是企业”的需求,还刺激教师布置了一个很好的个性化评价,动员了全班同学,收到良好效果。这便把一个由所谓的“非优生”转化成了“优秀生”,这才与“潜力生”这个词相配。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目标定位要全面准确

不难看到学生进入中学后,不管是哪一学科上的学习遇到了困难,教师或家长总以要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为目标来激励他,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便不停地数落,甚至最终逼得孩子退学。这种令人惋惜的结局是目标太笼统和功利,且只是家长和教师看得清楚,但是学生看不清楚造成的。按照“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学生只停留在生理和安全需要上,是不会有多大学习动力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他的作文教学成功经验是:让孩子成功,成功的标准定位是关键,买再多作文书鼓励他当作家,这个做法和目标定位是没有用的,但如果孩子的一篇作文在全班做范文朗读,或有一篇文章被发表,那种成功的喜悦感受就会把他引上作家这条道路。这个做法与案例3-2的做法不谋而合。的确,地理学习评价应该找出适宜学生的目标让学生成功。如果教师帮助学生设定一些短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学生有兴趣的小目标和有学业规划方向的大目标,学生在达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力所能及的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做事的兴趣和成功率,就会逐渐树立信心,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目标要求要分层可达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例如,A层,地理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地理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地理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地理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在分层时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积极配合。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3]根据人才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无论是在课堂上或课堂下,教师须考虑全体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例如,可以为“优等生”规划人生愿景,为“非优生”搭桥铺路。教师为学生个体定位不同层次的目标,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这样学生便把成功的喜悦内化为精神动力,从而通过创造成功的教育,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和发展空间,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成功目标奋进,最终为学习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评定——研精致思,让学生看到地理学习的成就归因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结构特征、成就动机水平不同,以前在学业上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不同,家庭教养、社会经济地位及性别等不同,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归因风格。不同归因风格的学生对同一结果的归因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学生习惯于把失败归于任务太难或他人帮助不够等外部因素,而把成功归于自己有能力或付出了努力,这种“推卸责任”的归因,也称“自利性归因”,实质上是为保护自尊心。与此相反,有的学生总把失败归于自己能力差,而把成功归因于他人帮助或运气好,这种学生往往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有所谓“习得性无助”倾向。地理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成就归因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3-3[4]一个教师批阅试卷的做法和感受

每次考试,我都特别希望能与学生面批面改,那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嘱咐注意事项。可是对于一个70人的大班级,实在顾及不了全部,所以我常常在学生试卷上批注想对学生说的话。对于几乎得满分的答案,我特别认真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对于不着边际的答案或无解答的试卷,我直接给出答案,或让学生抄写一遍答案,之后在讲评课上再跟着听讲,学生便明白并学会了。长此以往,学生与我的对话多了一个渠道,对待发下的试卷,学生也不是一发就丢,而是仔细阅读并收集成为资料了。我感到,地理试卷上的分数和评语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力的良好手段之一。

只有分数没有太多的意义,加上对分数的解读或拓展的评语,这就是“评定”。另外,教师的学法指导和结果预测,如“再把这份试卷做一遍,你可以得到100分吗”“只要每一份卷子上的题都理解、记住,你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升”,这些平实的语言,起到了在告知学生具体失败的原因和努力措施的同时,鼓励鞭策学生的作用。学生拿到这样的评价,对努力的方法步骤和下一次考试将会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及时且情感式的反馈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案例3-3中,教师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写明他还需要努力的空间,学生就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教师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再理解并写出答案,给他指明错误原因和努力方向,帮助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评价,树立自信

期望价值理论是动机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程度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反之,完成任务的动机则越弱。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对期望价值理论的实践。学生在课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与教师互动时,内心都期望教师对自己给予肯定。案例3-3中,教师就是这样在评定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励性手段,以肯定为主,否定为辅,对学生达成任务寄予较高的期望,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学习的各项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使学生为了有意义的事情而去追求更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乐于付诸努力潜心投入地理学习。[5]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