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 > 三文献综述(第1页)

三文献综述(第1页)

三、文献综述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的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关注美国教师教育,尤其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师专业化运动,更是引起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笔者收集的中文文献主要来自国内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涉及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书籍。从研究内容上划分,国内学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领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政策与实践的介绍与评价;第二,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分析;第三,对美国教师教育思想或理论的考察。

1。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政策与实践的介绍与评价

国内学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关注多是出于借鉴的目的,因此大多数研究也多以介绍其最新的政策和实践为主,也有些学者试着对政策和实践变化背后的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介绍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和实践变化的主题包括:对教师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简介[1];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的制度变迁和改革实践的介绍,包括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2]、教师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3],以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述评[4];有的研究者专门考察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5];也有研究者专门针对教师教育实践变化中的专业发展学校问题,考察其政策、原理以及具体实践上的介绍[6];还有研究者就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考察,如对替代性教师资格证书计划的研究[7]。在专著方面,也有不少学者从比较教育的角度对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专门的论述,如成有信主编的《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1990),苏真主编的《比较师范教育》(1991),陈永明主编的《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1999),李其龙、陈永明主编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2002),胡艳、蔡永红编著的《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2000)。

以上文献可以视为概述性的介绍,其语言一般都是描述性的。除此之外,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则是分析性的评论,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如朱旭东等考察了美国教师专业化为争取合法的话语权所进行的努力,以及教学专业化的科学教学趋向[8];郭志明则将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为自主构建与学科融合,并分析了这种改变背后的认识论基础和具体的改革举措[9];还有学者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剖析院校协作模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教师赋权与教师被规训之间的深刻矛盾[10]。

2。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的考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美国早期师范教育历史的描述[11];对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及其原因和意义的论述[12];对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考察;对美国教师专业规范的历史研究以及对美国教师教育认可标准历史演变的考察。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国教师教育的机构发展、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各个历史时期教师教育实践的特点。

3。对美国教师教育思想或理论的考察

1987年苏志欣在对美国近百年(1890~1980)师范教育改革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其中反复出现的几种思想论争,大概可以算是对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最初探讨了。她将这些思想论争归纳为六个问题:教育是否为一门专业技术职业?师范教育知识的组成?师范教育课程的组成?如何控制和改进师范教育的质量?师范教育应由谁来管辖以及教师职业本身应具有哪些职权?师范教育学院与中学之间的关系问题。[13]展现了美国教师教育改革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争论。近年来,随着美国教师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兴起,很多研究者考察了这些改革背后的理论基础,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2001),刘捷的专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2002)就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理论进行了梳理;刘清华的专著《教师知识的模型构建研究》(2004)对国外教师知识的研究做了详细的综述。另外一些期刊文章也对反思性教师教育理论[14]、教师教学思想[15]、教师发展理论[16]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

而洪明的著作《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2)则是一本对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系统研究。他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的变化归结为从实证主义取向转变为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人本主义取向,指出内隐知识理论对构建教师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并详细分析了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的教师教育、反思性教学、教师校本培训和案例教学等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也有研究者就某一美国教育家的教师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如郭法奇考察了杜威的儿童观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师教育观点[17];郭志明则分析了科南特的教师教育思想,认为这是一种科学主义的教师教育思想[18]。

与对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和实践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教师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部分内容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思想和理论正是我们理解各种教师教育实践和制度的基础。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美国教师教育的研究很大部分集中在对具体改革政策、措施的介绍和分析上,对教师教育理论的考察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热点的主题上,但是较少从历史角度考察这些教师教育改革或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美国教师教育思想进行历史研究,不仅考察各种思想或理论的历史起源,更应考察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和发展,以及它们与教师教育实践的互动关系。

(二)美国国内教师教育历史研究综述

1。美国教师教育历史研究概况

美国学者约翰逊(Johnson)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历史研究的情况:1983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EdualResearchAsso)出版了名为《教育中的历史研究》(Historiquiryiion)的书。其中没有一篇文章是关于教师或者教师教育的历史。仅仅在几年之后,也是由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持出版的新一期《教育中的历史研究》,却几乎全部是关于教师和教师培训的历史。这说明80年代教师教育改革引发了历史学者对教师教育的关注,很多历史学者都希望从历史经验中为新的改革寻找出路。[19]

早在70年代,克里弗德(Clifford)就曾经指出教育史当中“教师的被忽视状况”[20]。她认为历史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科层化特征的关注更加强化了他们对于教师的忽视。她于1975年发表在《教育史季刊》的文章“圣人、罪人和人”可以被视为历史学家开始关注教师和教师培养的转折点;她在1975年出版的专著《美国教育的状况》(theShapeofAmeriEdu)是自1939年埃尔斯布里(Elsbree)的《美国教师》(theAmeriTeacher)之后从文化视角对教学职业进行历史考察的一种尝试。另外两本专著,马丁尼(Mattingly)的《无等级的职业:19世纪美国学校教师》(theClasslessProfession)和伍德瑞恩(W)的《教师教育的发展》(theDevelopmentofTeacherEdu)都是发表在1975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不断增加,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认识一些因素对教师教育的作用,如教学女性化、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社会阶级背景,以及美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情况、不同类型机构的教师教育发展情况对教师教育的作用。例如,克里弗德和古斯瑞(Cliffuthrie)1988年的著作《教育学院:专业教育的简史》(EdSchool:aBriefforProfessioion)将教师教育在美国大学中的低等地位归因于教学职业女性化的本质;也有研究者将其归因于教师教育教员和其他大学教员的社会阶级背景的不同[21],还有人研究了报酬制度,认为教师教育工作的低回报使得教员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22]1976年鲍威尔(Powell)对20世纪大学中教育学院的研究,古德莱德(Goodland)及其同事在1990年的著作《教师教育的场所》(PlacesWhereTeachersareTaught)都涉及教师教育机构历史的个案研究。

2。美国教师教育历史解释途径的转变

和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历史研究路径相似,传统的教师教育历史研究的方式也是演进式的、功能主义的解释途径。按照这种解释路径,师范学校、教师学院和大学教育系都是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个视角出发,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人就是自然而然地被卷入到这个过程,但仅仅是表演一个预先写好的剧本。例如,很多历史学家都将师范学校的出现作为满足公立学校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满足了不断演进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斯博格(Ginsburg)指出这种自然演进式的功利主义教师教育历史解释途径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将社会作为一个没有矛盾的事物来对待,认为教师教育能够自然演变成为以大多数人意见为特征的构成物,而且满足社会各方利益的联合体。第二,这样的解释途径缺乏对社会冲突、对抗和论争的关注。卷入社会发展中的人的角色被视为一种被指定的角色,认为人们所做是需要做的事情。似乎只有一种需要或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只有一种人人都同意的发展途径,而且也仅仅需要少数领导者站出来引领这个方向。他认为这种假设显然与教师教育历史文献的专业主义和专业化过程研究的中心概念背道而驰。[23]

对美国教师教育历史发展解释的第二种观点,用教师教育历史学家博罗曼(Borrowman)的话来说就是,整个教师教育的发展过程都表现为站在“技术培训”立场和站在“自由教育”立场的两个影响教师教育的群体之间的竞争过程。这种竞争在师范学校和大学之间展开,也在大学内部的教育教员和文理科教员之间展开。而且,在教育学院内部,课程和教学系的教员与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员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竞争。[24]

但是,金斯博格并不认同这样的解释,他指出博罗曼所说的教师教育中存在的斗争不可能在一个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真空中发生。一种新的研究途径需要将更为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现象考虑到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动力中去。规范的教师教育制度性安排和课程计划随着时间而改变,社会身份的竞争和专业化的方案是这些过程中突出的维度。但所有这些动力都与社会的结构与意识形态特征紧密联系。

金斯博格的分析运用冲突概念来避免宿命论的“一致理论”的历史解释途径。他考察阶级和社会性别关系如何影响到那些参与教师教育建构的人的思想和行为,而这些思想和行为又如何掩饰、调和、揭露与挑战社会性别和阶级的不平等的矛盾关系。很显然,金斯博格的著作《美国的教师教育:对历史研究的批判性评论》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历史研究的批判导向。该文基于对教师教育历史研究的批判性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师范学校、教师学院与大学之间的矛盾;第二,大学中教育教员与文理科教员之间的矛盾;第三,考察教师教育的课程对阶级和社会性别矛盾所作的回应,反映出前两个主题中的冲突与竞争,以及专业化动力与不平等的阶级和社会性别之间的互动关系。[25]

3。美国教师教育历史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文献资料看,历史学者对教师教育历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的探讨上:第一,19世纪师范学校的情况;第二,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原因探讨;第三,教师教育在大学中所面临的困境;第四,20世纪的教师教育改革。

(1)19世纪的师范学校:单一目的还是多元目的机构

很多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都以回顾19世纪美国师范学校的发展作为起点。包括它的产生发展、规模数量、教学内容以及招生情况等。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正主义教育史学的影响,历史学者对先前的教师教育历史提出疑问,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19世纪的师范学校是以单一培养目的还是以多种目的作为它的培养目标。

20世纪早期对师范学校的研究最早是潘博恩(Pangburn)在1932年的著作《美国教师学院的演变》(TheEvolutionoftheAmeriTeacherCollege),指出师范学校是单一目的的教学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给公立学校提供教师。作为单一目的的师范学校意味着它所提供的课程都是技术性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