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IS的组成
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他几个组成部分。
1)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的外围设备,等等。
2)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开发软件、GIS软件,等等。GIS软件的选型,直接影响其他软件的选择,影响系统解决方案,也影响着系统建设周期和效益。
3)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也是GIS系统的灵魂和生命。数据组织和处理是GIS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许多问题:
应该选择何种(或哪些)比例尺的数据?
已有数据现实性如何?
数据精度是否能满足要求?
数据格式是否能被已有的GIS软件集成?
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和集成?
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等等。
4)方法指系统需要采用何种技术路线,采用何种解决方案来实现系统目标。方法的采用会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5)人是GIS系统的能动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系统人员按不同分工有项目经理、项目开发人员、项目数据人员、系统文档撰写和系统测试人员等。各个部分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是GIS系统成功建设的重要保证。
(3)GIS系统的主要功能
1)输入
对于大型的项目,现代的GIS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技术来使数字化过程全部自动化,对于小的项目,需要手工数字化。目前,许多地理数据已经是GIS兼容的数据格式。这些数据可以从数据提供商那里获得并直接装入GIS中。
2)处理
对于一个特殊的GIS项目来说,有可能需要将数据转化成或处理成某种形式以适应系统需要。
3)管理
对于小型项目,把地理信息存储成简单文件就足够了。可是,如果数据量很大而且数据用户很多时,最好使用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协助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
4)查询和分析
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如这块土地属于谁、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边界在哪、适合发展的地点在哪等均可通过GIS进行查询和分析。
5)可视化
对许多类型的地理操作,最终结果最好是以地图或图形来显示。图形对于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非常有效的。地图显示可以集成在报告、三维观察、照片、图像和其他媒体的多媒体输出中。
(4)GIS在物流中的应用
GIS能在运输路线的优化和车辆调度方面解决大量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处理问题,并在运输管理决策层面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的环境。其在物流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实时监控
经过G**网络的数字通道,将信号输送到车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差分技术换算位置信息,然后通过GIS将位置信号用地图语言显示出来,货主、物流企业可以随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任务执行和安排情况,使得不同地方的流动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控。另外还可能通过远程操作,断电锁车、超速报警对车辆行驶进行实时限速监管、偏移路线预警、疲劳驾驶预警、危险路段提示、紧急情况报警、求助信息发送等安全管理保障驾驶员、货物、车辆及客户财产安全。
2)定位跟踪
结合GPS技术实现实时快速的定位,这对于现代物流的高效率管理来说是非常核心的关键。在主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选定跟踪车辆,将其运行位置在地图画面上保存,精确定位车辆的具体位置、行驶方向、瞬间时速,形成直观的运行轨迹。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另外轨迹回放功能也是GIS和GPS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作为车辆跟踪功能的一个重要补充。
3)指挥调度
客户经常会因突发性的变故而在车队出发后要求改变原定计划:有时公司在集中回程期间临时得到了新的货源信息;有时几个不同的物流项目要交叉调车。在上述情况下,监控中心借助于GIS就可以根据车辆信息、位置、道路交通状况向车辆发出实时调度指令,实施车载配货等,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业务,达到充分调度货物及车辆的目的,降低空载率,提高车辆运作效率。如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把整个供应链上的业务操作变得透明,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打下基础。
4)规划车辆路径
目前主流的GIS应用开发平台大多集成了路径分析模块,运输企业可以根据送货车辆的装载量、客户分布、配送订单、送货线路交通状况等因素设定计算条件,利用该模块的功能,结合真实环境中所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分析客、货流量的变化情况,对公司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处理,可以便利地实现以费用最小或路径最短等目标为出发点的运输路径规划。
5)信息的查询
货物发出以后,受控车辆所有的移动信息均被存储在控制中心计算机中——有序存档、方便查询;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车辆运输途中的运行情况和所处的位置,了解货物在途中是否安全,是否能快速有效的到达。接货方只需要通过发货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权限,就可通过网络实时查看车辆和货物的相关信息,掌握货物在途中的情况以及大概的到达时间。以此来提前安排货物的接收,存放以及销售等环节,使货物的销售链可提前完成,提高了准确度,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