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经济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 > 一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第3页)

一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第3页)

凯恩斯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凯恩斯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即,他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3)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凯恩斯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主张政府对经济调控。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五)萨缪尔森

1。人物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是《经济学》,还有《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基础》。

2。主要理论

把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研究。打开一本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多会看到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模型,数学家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也已司空见惯。可以说,今天的经济学早已和数学密不可分,而萨缪尔森正是把数学引入经济学的第一人。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极大条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莱尔原理,并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然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以来在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优势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由于萨缪尔森在经济理论界全面开创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在1947年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同时,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员,并授予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

(六)弗里德曼

1。人物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凭借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对经济稳定政策的错综复杂性的论证”。重要著作:《实证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函数理范》《资本主义与自由》《自由选择》。

2。主要理论

弗里德曼最知名的理论,是他提出的货币供给作为决定生产价值基准的因素,在根本上源自于货币供给量的主张。货币主义是现代经济学在货币数量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这种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6世纪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弗里德曼的贡献则是现代化了这种理论,将其推广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货币学说。

弗里德曼在1963年与AnnaSchwartz合著的AMooryoftheUes一书中检验了美国历史上货币供给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他们得出了惊人结论:货币供给一向是经济活动起伏的唯一影响来源。DavidMeiselman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几次研究显示了货币供给在决定经济投资以及政府开销在决定消费及生产总额上的角色是至高无上的。弗里德曼的观察研究和一些学说进一步推展了这种结论,主张货币供给的改变是影响经济生产的首要原因。

弗里德曼对于消费层面的分析也相当知名,亦即他在1957年提出的恒常所得假说(Permaihesis)。这个理论被一些经济学者视为是他在经济学方法论上最重要的贡献。弗里德曼其他重要的贡献还包括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以及他提出的失业率的自然比率的概念(1968年)。这些学说都与货币和金融政策在对经济的长期及短期影响上有关。在统计学上,他则创造出了知名的弗里德曼测试。

(七)罗宾逊夫人

1。人物简介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唯一的女性,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夫人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尔顿和G。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

2。主要理论

1933年,她发表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因之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后,当时已是著名经济学家的罗宾逊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并写了许多阐述凯恩斯理论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她投入了很大精力与经济理论界居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综合派论战,有力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分配论的根基,同时,使她成了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理论观点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3。未获诺贝尔奖的遗憾

罗宾逊夫人本来应该有三次理论上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奖:(1)创立垄断竞争理论,(2)发展补充完善凯恩斯理论,(3)创立新资本积累理论。而当年把持诺贝尔委员会的林德贝克等人反对罗宾逊夫人的左倾和社会主义,一直不将奖项颁给罗宾逊夫人。

1983年当罗宾逊夫人去世时,就连她学术上的对手萨缪尔森写的悼念文章中还为她鸣冤叫屈。自此,在对罗宾逊夫人的追忆中,除了她天才的思辨、卓越的成绩、犀利的文风以及坚韧的性格之外,还多了两个前无古人的特征:(1)她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经济学家中唯一的女性;(2)她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中应该获得而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