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每一个孩子不一定要完美 > 第五章 生活习惯 小习惯大未来好习惯好人生(第3页)

第五章 生活习惯 小习惯大未来好习惯好人生(第3页)

先说挑食的问题。婴儿阶段孩子的味觉是不敏感的,从添加辅食开始,只要你不以成人的感觉去瞎做判断和筛选,米面肉蔬菜水果干果等,除了特别刺激的比如姜蒜辣椒之类,尽可能各种食物都给他尝试的机会,并且别加调料,孩子都能接受得了。这样一来,孩子自然就不容易挑食了。

再说说光吃零食不吃饭的问题。孩子第一次吃的零食是谁给的?一定是成人给的。如果你提供的零食是含有大量添加剂调味剂的、口感特别“好吃”的,如果你是在正餐饭点提供的,如果你给的量过多,这些都会让孩子对零食产生依赖,最终导致不好好吃饭。所以,省点事,不要费尽心思给孩子买一堆零食,只在加餐时间提供少量健康零食,如干果、酸奶、水果等就足够了。如果孩子还是不吃饭,没关系,停止提供零食,正餐到点提供、到点收走,孩子不吃或者没吃完,就让他饿着。放心,少吃一顿两顿,孩子饿不坏,到最后实在饿了孩子自然会吃。

最后说说边吃边玩的问题。孩子不吃了就当他是吃饱了,不要为了让他吃饭而千方百计地哄他,又是玩具又是动画片之类;也不要追着他强行喂饭,动不动“宝贝再来一口”,饥还是饱,这是人的本能,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有这个感受能力了。可惜,有的父母就是不肯相信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正所谓“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2。孩子生活习惯养成四部曲

一部曲:改变思维

改变思维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他才会有足够的动力或者压力去行动,这就是通过改变思维来改变行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改变思维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好处、坏处,好处是“利”,坏处是“害”。父母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和理解以下两点:如果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会给他带来哪些切实的好处,这是“动力”——我想要;如果做不到或者没有做好,可能会给他带来哪些坏处,这是“压力”——我不得不要。

比如,为什么要坚持锻炼身体?对幼儿来说,好处是可以长高、不生病;如果不好好锻炼身体,就长不高、容易生病,而且生病了就不能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对更大的孩子来说,好处是强身健体、释放压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好好学习和生活、早日实现梦想;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没有了一切。

在实际操作时,记得多用“教练”角色,不要干巴巴地讲大道理,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多和他探讨沟通,多用案例和事实说话,尤其是孩子身边的例子,或者是一些名人的例子。

二部曲:营造环境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家庭环境,既包括家里的氛围,更包括父母的以身作则。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却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影响力量,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孩子。孟母三迁,原因就在于此。对于一个价值观尚在逐步树立,自控力尚在逐步养成的孩子而言,要求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实在是太高估也太难为孩子了。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一个家庭中,父母身材比较胖的,孩子往往也比较胖。除了遗传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身材胖的父母,往往并不觉得胖一点有什么不好,孩子浸**其中,自然也觉得胖没什么不好,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也越来越胖。

有一对夫妻都很胖,孩子从一岁开始,父母就一天喂孩子两个鸡蛋,还挺自豪地宣称:我们家孩子就是胃口好,能吃。结果可想而知,孩子的体重直线上升,两岁时就已经胖成个“小圆球”,小肚子像塞了个小皮球。要知道,胃是可以撑大的,习惯是可以放纵出来的。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吃饭,请你自己在吃饭时放下手机;如果你想让孩子早睡早起,请你自己不要熬夜赖床;如果你想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请你自己不要老宅在家里;如果你想让孩子讲究卫生,请你自己先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如果你想让孩子身姿挺拔,请你自己不要动不动跷个二郎腿。

三部曲:教给方法

每个习惯具体怎么操作,要教会孩子方法,具体的步骤、技巧、规矩等要详细讲给孩子,并加以指导。

比如洗手,什么时候要洗?饭前便后、自户外回家之后都要洗。怎么洗?六步骤:(1)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2)关上水龙头;(3)打上洗手液或者肥皂搓出泡沫(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五指交叉搓一搓,握住指尖搓一搓);(4)打开水龙头冲干净泡沫(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五指交叉搓一搓,握住指尖搓一搓);(5)关掉水龙头(用掌心接水冲干净水龙头上的泡沫,用手背关水龙头);(6)擦干双手(用干净纸巾或毛巾)。

再比如换鞋,什么时候要换?出门、进门都得换。怎么换?出门就换户外鞋,进门换室内拖鞋,换鞋时坐在换鞋凳上,换下的鞋子要整齐摆放在鞋柜里。

四部曲:积极辅导

习惯的养成需要90天的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提供积极的辅导,来帮助和推动孩子更好地坚持下来,最终固化为真正的好习惯。

但很多父母一不小心提供的就是消极的负面辅导,不断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或者自信心,直到他们彻底放弃对这个习惯的尝试和练习。比如:“你怎么搞的?连个手都洗不干净?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又没洗手就抓东西吃!”你的本意是要提醒孩子好好洗手、及时洗手,可是,你说出来的话却是在无情地打击孩子的能力——洗不干净,贬低孩子的态度——不讲卫生。

积极的辅导应该怎么做?它包括两方面:及时鼓励,委婉纠偏。

父母必须擦亮眼睛,努力找出孩子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比如他的进步、他的努力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今天你吃饭前主动去洗手了,很不错!——肯定进步;刚才你洗手时特别认真,搓得特别仔细。——肯定努力。

如果发现孩子依然有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建议或者提醒,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你可以多用这个句式来提出你的建议:如果再……就更好了,比如:刚才你洗手洗得很认真,如果关水龙头时改用手背就更好了。你也不妨尝试更好玩有趣的“温馨提示”形式,和孩子就某个习惯的执行约定一个他喜欢的提示语或者动作、表情之类,作为提醒他的暗号,比如:洗手可以用“洗白白”这个词作为暗号,锻炼可以用一个甩动肩膀的动作作为暗号。总之,孩子喜欢的、能轻松记住的就好。

最后要注意的是,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润物细无声,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因为压力太大而产生抗拒或懈怠。大体来说,从孩子出生开始,按照前面我对生活习惯分类的顺序来逐步培养即可:饮食习惯、如厕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身体习惯、玩乐习惯、运动习惯。

小习惯大未来,好习惯好人生,父母送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在孩子6岁前帮助他养成这七类生活好习惯,为他未来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开始行动!

[1]参见芦爱英:《略论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载《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