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实录》卷130,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全美华侨一致为外交奋起》,《申报》1922年1月10日。
阙名:《仇一姓不仇一族论》,《民报》1908年第19号。
阙名:《中国民族论》,《湖北学生界》1903年第4期。
荣孟源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芮逸夫:《行宪与边疆地方自治》,《边疆通讯》1948年第5卷第2—3期。
芮逸夫:《行宪与边民》,《边政公论》1947年第6卷第3期。
芮逸夫:《再论中华国族的支派及其分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6年第5期。
芮逸夫:《中华国族解》,《人文科学学报》第1卷第2期,1942年12月。
芮逸夫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10册《人类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裳:《华奸》,《救国》1933年第4期。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1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申悦庐:《行健室文存》,石门县立中学1943年印行,1948年重印本。
申悦庐:《中华民族特性论》,《宗圣学报》1917年12月第2卷第8期。原未曾署名,1943年该文又重刊于《东方杂志》第39卷第19号,署名“申悦庐”。
沈吕巡、冯明珠主编:《百年传承、走出活路:中华民国外交史料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版。
沈明达:《本国史中补充“民族英雄史实”教材的拟议》,《浙江教育月刊》1936年第1卷第5期;另见《绍中校刊》1936年第2期。
沈勇:《论汉奸》(上),《抗议》1939年第5期。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初编第82辑,文海出版社1972年影印版。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5辑,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沈宗执:《大中华民族建设轮》,《新认识月刊》第3卷第2期。
施瑛:《中国民族史讲话》,世界书局1934年11月版。
《十一月三日大总统告令》,《申报》1914年11月6日。
史维焕:《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时事类编》1939年第31期。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5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束荣松:《怎样编辑中华民族英雄传记?对于中华民族爱国魂及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之批评和意见》,《天风》1937年第1期。
宋延庠、蒋子奇、刘祖泽、聂家裕编:《初级中学历史》(教育部审定),国定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1946年印行。
《苏州大会宣言》,《少年中国》第4卷第8期。
孙伯謇:《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刘炳藜编:《民族革命文选》,上海前途书局1933年初版。
孙科:《关于宪草制定之经过及内容之说明》,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宣传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中正书局1940年7月版。
孙科:《孙科文集》第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
孙绳武:《第二期抗战与西北》,《回民言论》第1卷第6期。
孙绳武:《再论中华民族与回教》,《回民言论》第1卷第12期。
孙绳武:《中华民族与回教》,《回民言论》第1卷第7期,1939年4月。
孙颖荑:《二十世纪的民族英雄》,《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孙正容编:《高中新本国史》,世界书局1947年印行。
谭少惠:《民族英雄的界说》,《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汤志钧:《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唐炎:《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之题名录》,《衡湘学生》1933年第6期。
《通俗教育会二次开会训词》,《申报》19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