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刘乃和:《从事教育工作70年的老教育家》,《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4]陈垣:《〈罪言〉序》。
[5]陈垣:《重刊〈铎书〉序》。
[6]转引自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注1。
[7]方豪编:《马相伯(良)先生文集》,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169页。
[8]陈乐素:《陈垣》,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7页。
[9]陈智超编注:《陈垣往来书信集》,第288页。
[10]陈垣:《基督教入华史略》,陈乐素、陈智超编校:《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5页。
[11]陈智超编注:《陈垣往来书信集》,第328页。
[12]陈垣:《〈马相伯先生(良)文集〉序》,方豪编:《马相伯先生文集》,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2页。
[14]刘乃和:《辅仁大学简史》,《北京师范大学校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0页。
[15]何建明:《辅仁国学与陈垣》,章开沅主编:《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5页。
[16]刘乃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励耘书屋问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73页。
[17]史树青:《励耘书屋问学札记》,《励耘书屋问学记》,第78页。
[18]史树青:《励耘书屋问学札记》,《励耘书屋问学记》,第78页。
[19]牟润孙:《励耘书屋问学回忆》,《励耘书屋问学记》,第84—85页。
[20]史树青:《励耘书屋问学札记》,《励耘书屋问学记》,第78页。
[21]启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史树青:《励耘书屋问学札记》,《励耘书屋问学记》,第94页。
[22]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第307页。
[23]《励耘书屋问学记》,第23—24页。
[24]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第649页。
[25]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第652—653页。
[26]《励耘书屋问学记》,第92—93页。
[27]刘乃和:《陈援庵老师的教学、治学及其他》,《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0—221页。
[28]刘乃和:《陈援庵老师的教学、治学及其他》,《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第220—221页。
[29]柴德赓:《我的老师——陈垣先生》,《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2—433页。
[30]《励耘书屋问学记》,第93页。
[31]《励耘书屋问学记》,第109页。
[32]《励耘书屋问学记》,第93页。
[33]陈智超编:《陈垣来往书信集》,第649页。
[34]柴德赓:《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3页。
[35]傅试中:《忆余季豫先生》。《私立辅仁大学》,(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124—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