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社会世界是什么 > 第四十一节 作为社会世界的一种维度的过去(第2页)

第四十一节 作为社会世界的一种维度的过去(第2页)

[6]参见桑德尔对指向其他人的未来行为的活动和指向其他人的过去行为的活动的区分,同上引书,第361页。

[7]参见马克斯·韦伯:《经济和社会》(WirtsdGesellschaft),第11页。

[8]参见马克斯·韦伯:《经济和社会》(WirtsdGesellschaft),第三节,第13页。

[9]参见马克斯·韦伯:《经济和社会》(WirtsdGesellschaft),第14页,第三点。

[10]参见本书前面的第二十七节,第133页。

[11]许茨在这里所使用的原文是Wirkensbeziehung,用中文来表达即“影响关系”;之所以将其翻译成“社会互动”,不仅是因为许茨本人即把这个术语所指涉的对象看作是一个人为了使另一个人产生其所希望的有意识的经验而对这个人施加影响的活动,他在其后期著作之中也曾经把“社会互动”当作能够表达Wirkensbeziehung的意思的近似术语来使用[比如说,他在其CollectedPapers,Ⅱ(即中译本《社会理论研究》的一篇名为“共同创作音乐”的文章之中,便是这样做的(参见该英文版,第160页,也可参见该中译本,第179页)],而且,被我们用作重要参考文献的许茨此书的英译本的译者,也同样是这样做的。——中译者注

[12]在这样一种情境之中,我的伙伴究竟是把我当作实际存在的对象来经验,还是仅仅把我当作某种理想类型来经验,这取决于这样的互动究竟是由直接的社会经验构成的,还是由间接的社会经验构成的。

[13]参见本书前面的第十八节,第95页。

[14]参见本书前面的第二十节,第102页。

[15]当然,这种原初性并不是“初始性”,这是因为从原则上来说,我是无法通过直接的感知过程来接近他人的意识生活的。用胡塞尔的术语来说,它是一种“次级”原初性[参见胡塞尔:《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FormaleualeLogik),第206页]。

[16]参见胡塞尔:《观念》(Ideen),第138页。

[17]参见本书前面的第十九节,第99页。

[18]参见舍勒:“认识和劳作”(“Erkenntnisu”),该文载《知识形式和社会》(DieWissensformenunddieGesellschaft),Leipzig,1926年版,Ⅱ,第475页及以下部分。

[19]有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参见胡塞尔的《笛卡尔式的沉思》(Méditationses)的“第四沉思”和“第五沉思”。

[20]参见本书后面的第三十六节,第177页。

[21]我所谓的“环境”指的是我可以直接理解的外部世界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可能包括物理环境,而且有可能包括将其所有各种文化制品、所有各种语言等都囊括到其中的社会环境。

[22]参见本书前面的第二十节,第104-105页。

[23]参见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Méditationses),第55节。

[24]韦伯可能会把这里的前者称为“观察性”理解,而把这里的后者称为“动机形成性”理解。不过,从结构的观点出发来看,这种把自己的假设性动机运用到另一个人的行为知识的做法究竟是以一闪念的方式出现的,还是通过一系列推理而出现的,这两者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这里又一次看到,韦伯对这两种理解的区分是缺乏深度的。

[25]正是根据这样一种方法,所以刑罚学更加偏爱对行动进行分析。参见费里克斯·考夫曼:《刑事责任理论的哲学基本问题》(DiephilosophisdproblemederLehrevorafrechtsschuld),LeipzigundWien,1929年版,第86页。

[26]参见他那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著作《普通社会学》(AllgemeineSoziologie),Jena,1930年版。

[27]参见马克斯·韦伯:《经济和社会》(WirtsdGesellschaft),第14页,第四点。

[28]存在于同时代人的世界之中的取向关系和社会互动关系的不同形式,也依然是可以进行精确的描述的。

[29]在这里,我们是以把胡塞尔所谓的“以次级原初性的方式存在的经验”[参见其《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FormaleualeLogik),第206页]纳入其中的方式,来使用“间接性”的;参见本书前面的第三十三节,第164页。

[30]无论是就这一点而言,还是就有关理想类型的匿名性的问题,都可以参见费里克斯·考夫曼撰写的虽然简略,但却非常重要的论文“社会集合体”(“SozialeKollectiva”),该文载《国民经济学杂志》(ZeitschriftfürNational?konomie),第Ⅰ卷,第294-308页。

[31]关于这一点,参见本书后面的第三十九节,第194页。

[32]不过,我是可以把某个人当作纯粹的同时代人来经验,同时又把某种持续存在的自我赋予他的,而这样的自我也具有他自己的、对我的审查过程保持开放状态的各种主观意义脉络。参见本书后面的第186页。

[33]这个例子选自费里克斯·考夫曼撰写的“社会集合体”(“SozialeKollectiva”),同前引书,第299页。

[34]参见韦伯,“R。施塔姆勒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克服”(“R。StammlersüberwierialistisGeschitsauffassung”),该文载《科学学说文集》(GesammelteAufs?tzezurWissenschatslehre),第325页。

[35]即使出老千者也是取向这些规则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也就不是真正的出老千者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