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元)罗寿:《成都赡学田记》,见(明)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卷三六,刘琳、王晓波点校,1024页,北京,线装书局,2003。
[24](元)张养浩:《敕赐成都紫岩书院记》,见《归田类稿》卷五,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2册,517页;雷晓光:《绵竹县紫岩书院》,载《四川文物》,1988(3)。
[25](元)脱脱:《元史·仁宗二》卷二五,第2册,564、571页。
[26](元)脱脱:《元史·泰定帝二》卷三〇,第3册,683页。
[27](元)脱脱:《元史·儒学二》卷一九〇,第14册,4347页。陈旅在国子助教任上两考共六年,元统二年(1334)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故其为助教是在泰定五年(1328),此时赵世延正“提调国子监”。
[28](元)赵世延:《〈程氏读书分年日程〉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六七五,第21册,685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9](元)脱脱:《元史·儒学二》卷一九〇,第14册,4343页。其文曰:“(程端礼)所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读书工程》就应当是《程氏读书分年日程》,或为其最早的书名。
[30](元)程端礼:《寿赵平章(六月初三日)》,见《畏斋集》卷二,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635页。
[31](元)程端礼:《寿赵中丞诗序》,见《畏斋集》卷四,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679页。程端礼为赵世延祝寿的诗还有:《寿赵中丞迂轩》,见《畏斋集》卷二,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633页;《辛酉六月二日寿赵迂轩学士》,见《畏斋集》卷二,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644页。足见二人交游密切。
[32](元)程端礼:《寿平章中丞迂轩赵公序》,见《畏斋集》卷四,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679~680页。
[33](元)黄溍:《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致仕程先生墓志铭》,见《黄溍集》卷二二,第3册,王颋点校,805页。
[34]赵世延书《加圣号碑》:额题“皇元加圣号诏”,通高440厘米,宽135厘米。碑上截为诏文十二行,满行十六字;下部跋文三十二行,满行三十字;额题六字,二行,行三字。《关中金石记》《寰宇访碑录》《陕西金石志》《同州府志》《续陕西通志稿》有著录,拓片见高峡主编:《西安碑林全集》第30卷,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录文见《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六六,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感谢陕西师范大学韦俊辰同学为我提供《加圣号碑》拓片照片。
[35](元)许有壬:《鲁斋书院记》,见《至正集》卷四三,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1册,313页。
[36](元)危素:《尼山大成殿四公配享记》,见《说学斋稿》卷二,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26册,689页。
[37](元)脱脱:《元史·泰定帝二》卷三〇,第3册,685页。
[38](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九,见《四库提要著录丛书》史部,第151册,215页。关于赵世延今存著作目录参考李俊义、庞昊、孙再宜:《元代〈全宁路新建儒学记〉考释》,载《北方文物》,2008(1)。
[39](元)马祖常:《记御史台题名后》,见《石田文集》卷八,收入《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第254册,435页。
[40](元)刘孟琛:《南台备要》,见(明)解缙等:《永乐大典》卷二六一〇,第2册。
[41](清)孙承泽、(清)高埼:《庚子销夏记江村销夏录》卷七,佘彦焱校点,14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2]黄文弼:《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复原并校记》,载《文物》,1964(2);党寿山:《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考》,载《考古与文物》,1983(1)。
[43]李俊义、庞昊、孙再宜:《元代〈全宁路新建儒学记〉考释》;嘎日迪、斯钦巴图、都仁:《元代〈全宁张氏先德碑铭〉蒙古文考释》,载《北方文物》,2017(12)。
[44](清)阮元主编:《两浙金石志》卷一六,401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45]武当山志编纂委员会:《武当山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46](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八,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九卷史传部一,437页,香港,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1990。
[47]相关研究参考傅申:《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萧启庆:《九州四海风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与发展》,219~341页。
[48](元)许有壬:《瞻绿亭记》,见《至正集》卷三九,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1册,279页。
[49](元)柳贯:《跋郑左丞所藏中朝诸老手帖》,见《柳贯集》卷一九,魏崇武、钟彦飞点校,509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50](清)卢文弨:《复邹忠公墓记》,见《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三七,光绪十六年刻本。
[51](明)宋濂:《吕府君墓志铭》,见《宋濂全集》卷六,第4册,1223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
[52]此图现存日本,见大和文华馆《元时代之绘画》;2010年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会(2010-12-12)展出一立轴水墨绢本《紫竹庵图》(可能为一仿本)。(清)莫友芝:《郘亭书画经眼录》卷三,见张剑、张燕婴整理:《莫友芝全集》第4册,372页,北京,中华书局,2017,著录此画及赵鸾题诗录文。
[53](元)虞集:《朱文公白鹿洞赋草跋》,见《道园学古录》卷一一,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7册,167页。
[54](元)脱脱:《元史·按竺迩传》卷一二一,第10册,2987页。
[55](元)赵世延:《悟空赞跋》,见(明)杨慎编:《全蜀艺文志》卷二三,刘琳、王晓波点校,630页;杨镰主编:《全元诗》第19册,341页,北京,中华书局,2013。
[56](元)脱脱:《元史·燕铁木儿传》卷一三八,第11册,3333页。
[57]达工或为突厥语tarqan的音译,也译作“达干”,是突厥的一种官职,按照罗新关于北族称号演变的理论,原先尊贵的称号会逐渐降格,最后也可用于人名,如暾欲谷和阙特勤之“阙”,均为此例。罗新的研究可参见《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此点承王立博士提示,特致谢。
[58]“术”字本读直律切(今音t?u35),《说文解字》以为“秫”省形,则又读食聿切(今音?‘u51),《中原音韵》只收后者(叶110)。按直律切属澄母,澄母(*d?-)在元代已清化为t?-,以此知“术”字当与《中原音韵》“逐”“轴”二字同读为t?iu。此处音韵学方面的论述承蒙聂鸿音教授教诲,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