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文化学术思想 > 五结语(第4页)

五结语(第4页)

[94]王时槐,《书淡江会簿》,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6,34b~35b页。

[95]王时槐,《续白鹭洲书院正学会条三条》,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6,42b~43b页。

[96]刘元卿,《简刘养旦先生》,见《刘聘君全集》,卷2,2a页。

[97]刘元卿,《寿萃南尹君六十有一序》,见《刘聘君全集》,卷6,17b~19b页。

[98]刘应峰,字少衡,号养旦,荼陵人,与胡直同年(1556年进士),又同学于罗洪先,累官至江西参议,云南提学副使。载胡直,《贺刘养旦宪副归省齐寿序》,见《衡庐精舍藏稿》,卷10,19a~21a页;耿定向,《明提督云南学校按察司副使刘公墓志铭》,见《耿天台先生文集》,卷12,16a~18b页。

[99]与邹德涵等人讲学,载刘元卿,《荼卿月会序》《寿萃南尹君六十有一序》,见《刘聘君全集》,卷5,44b~46b页;卷6,17b~19b页。

[100]刘元卿,《答刘养旦先生》,见《刘聘君全集》,卷2,2b页。年代见《明儒学案》,卷21,498页。

[101]刘元卿,《报沈少林大史》,见《刘聘君全集》,卷2,6b页。

[102]《安福县志》,康熙十八年刻本,卷3,8b~10a页(288~291页)。

[103]邹德溥,《翰林院编修喜闻刘公墓志铭》,见《邹泗山先生文集》,卷6,17a页。

[104]见《泾县志》,清嘉庆十一年刊本,卷8,1a~3a页。

[105]荼陵在湖广,位在吉安府西方。

[106]见《泾县志》,清嘉庆十一年刊本,卷8,1a~3a页。

[107]《复礼书院记》记载当地父老本以为讲学之事甚高难,在刘元卿的传讲鼓励下,开始相信人人皆有可为,讲会从季会开始,到后来感觉每季五日之会不够,终于酝酿书院之建。载刘元卿,《复礼书院记》,见《刘聘君全集》,卷7,1a~3b页。

[108]邹元标为刘元卿撰写的墓志铭说:“而所创复礼、识仁、中道、一德诸院,岁有常会,西乡诸习俗,得公一变。”可见是讲会式的书院,而各版本方志均无记载一德书院,可能指一德会,刘元卿在《一德会规引》中说此会是王、严、张、谢共组而成的。载邹元标,《明诏征承德郎礼部主客司主事泸潇刘公墓志铭》,见《邹子愿学集》,卷6,29a页;刘元卿,《一德会规引》,见《刘聘君全集》,卷9,3b页。

[109]《安福县志》,乾隆四十七年修本,卷3,9b页(232页)。

[110]《安福县志》,同治十一年刊本,卷5,11a页(309页)。

[111]刘孔当,字任之,号喜闻,1592年会试第三。其传载邹德溥,《翰林院编修喜闻刘公墓志铭》,见《邹泗山先生文集》,卷6,16a~20b页。

[112]刘本振,字思德,别号双潭,从刘元卿讲学,是刘氏家族的一员。晚年津津嗜学,什九于识仁书院,什一家居,家居时又集子弟月一再会,读约申法。刘孔当,《双潭公传》,见《刘喜闻先生集》,卷4,16a~19b页。

[113]刘弘达,字孚之,号西野,别号念行。是刘孔当的族叔,其行以悫著。刘孔当,《冽井公墓志铭》,见《刘喜闻文集》,卷5,15a~18b页。

[114]关于刘孔当、周惟中,以及刘学古同王时槐讲学,载刘孔当,《贺学古刘先生七秩序》,见《刘喜闻先生集》,卷2,6a~9a页。

[115]刘元卿,《识仁书院记》,见《刘聘君全集》,卷7,3b~5b页。

[116]刘元卿,《识仁书院记》,见《刘聘君全集》,卷7,3b~5b页。

[117]《安福县志》,同治十一年刊本,卷5,10b~11a页(308~309页)。

[118]刘孔当,《家会引》,见《刘喜闻先生集》,卷12,10a页。

[119]刘孔当,《家会引》,见《刘喜闻先生集》,卷12,10a页。

[120]刘孔当,《家会条规》,见《刘喜闻先生集》,卷12,11b~13a页。

[121]刘元卿,《题修中道会馆募书》,见《刘聘君全集》,卷12,37a~38a页。《安福县志》,乾隆四十七年修本,卷3,9~10a页(232~233页)。

[122]《安福县志》,乾隆四十七年修本,卷3,9b~10a页(232~233页)。

[123]刘元卿,《一德会规引》,见《刘聘君全集》,卷9,3a~4a页。

[124]刘元卿,《谋道会籍引》,见《刘聘君全集》,卷9,5a~6b页。

[125]刘淑唐,号养冲,东乡阳屯人,曾任祁阳县令,后居乡倡学,殁祀道东书院。传见《安福县志》,康熙十八年刊本,卷3,19a页(309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