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湖北在沪学生代王刘二君公告》,载《大陆》,第12期,1903-10-28。
[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古代近代史研究室校注:《宋教仁日记》,13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7]《玫瑰花》,载《中国白话报》,第2期,1903-12-14。
[8]《中国白话报》,第2期,1903-12-14;《中国白话报》,第10期,1904-04-30。
[9]《上海出洋游学生招待会简明章程》,载《选报》,第19期,1902-06-16。
[10]《纪协助东亚游学会》,载《选报》,第27期,1902-09-02。
[11]《中国旬报》,第19期,1900-08-09。
[12]《孙中山全集》,第1卷,230页。
[13]《孙中山全集》,第1卷,228页。
[14]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36页。
[15]黄中黄:《孙逸仙》,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100页;中国少年之少年:《中国灭亡小史》,载《复报》,第8期,1907-01-30;《〈三十三年落花梦〉告白》,载《江苏》,第7期,1903-10-20。
[16]《江苏教育会试办总章》,载《警钟日报》,1904-08-05。
[17]《江西教育会起点之远因及现状》,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国民日日报汇编》,第三集,5页,上海,东大陆译印所,1904。
[18]《各省教育汇志》,载《东方杂志》,第1卷,第5号,1904-07-08。
[19]《江西之进步》,载《国民日日报》,1903-10-03。
[20]《江苏教育会无锡支部章程》,载《警钟日报》,1904-08-06。
[21]书瘘:《教育会为民团之基础》,载《萃新报》,第1期,1904-06-27。
[22]《与陈君逸庵论杭州宜兴教育会书》,载《新世界学报》,第12期,1903-03-13。
[23]《浙江教育会简章》,载《新世界学报》,第15期,1903-04-27。
[24]《教育研究公所》,载《警钟日报》,1904-05-16。
[25]《中国教育会纪事》,载《警钟日报》,1904-06-24。
[26]《上海教育会与爱国学社之冲突》,载《浙江潮》,第6期,190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