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良知四首 > 一可确定年代02(第4页)

一可确定年代02(第4页)

94。《过安福》[199][正德十五年六月]

归兴长时切,淹留直到今。含羞还屈膝,直道愧初心。世事应无补,遗经尚可寻。清风彭泽令,千载是知音。

以上二诗皆收在吉水、安福两县志中,而阳明会经过二地的机会只有在抚赣及平宸濠之乱后,而前诗中云:“宦况随天远,归思对石顽”,后诗首句云:“归兴长时切,淹留直到今”,可以确知是在平宸濠之后,因为阳明曾三上奏疏,要求回乡省葬不果,故常怀归乡之心。而《年谱》云:“(正德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宿云储。十八日,至吉安,游青原山,和黄山谷诗,遂书碑。行至泰和,少宰罗钦顺以书问学……是月至赣。”故二诗应作于正德十五年六月。

95。《奠杨仕德》[200][正德十五年秋冬之际]

呜呼!士德之资,精一之志,笃信往勇,真足以任重致远。亦既有闻矣!忽中道而夺之。天也!吾谁归咎乎!士德素多病,得去冬怀玉书云:“扶病还潮”,谓亦常耳!秋初,士鸣过赣,凶变适传,且疑且愕,谓为不信。既而尚谦报至,而果然矣!呜呼痛哉!斯文之不幸。往岁曰仁之恸,吾已不忍其烈;今复恸吾士德,其何以堪之!昔尚谦为吾言,潮有二凤,盖指士德昆季也。后皆相继为我得,自以为斯文之瑞,而今失其一矣!呜呼伤哉!□生归,聊附一奠。痛哉士德!今日已矣!复何言!复何(言)!

从此文内容上看,为阳明寄奠杨骥之祭文,但县志原题名“奠杨少默”是错误的。杨骥,字仕德,潮州人,其弟为杨鸾(字仕鸣)。薛侃在《杨毅斋传》中记云:“毅斋姓杨氏,讳骥,字仕德,号毅斋,饶平人……会试入京师,遇中离,闻阳明先生之教,遂赴赣州,数月有省……时潮学未明,先生偕中离归自赣,发明合一之旨,锐浣旧习,直培本根,以圣人为必可师,万物皆吾一体,一时士友翕然兴起。”[201]而杨少默为杨鸾,薛侃在《杨复斋传》中记云:“复斋姓杨氏,讳鸾,字仕鸣,一字少默,初号玉林,改复斋,毅斋弟也……庚辰(1520)下第,见阳明先生,遂领大意。”[202]可见县志之误。阳明相当器重杨骥,其著名之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即是在给杨骥信中所说的。《府志》记云:“庚辰春,病革,犹讲学弗倦,正襟端坐而逝。阳明哀词有‘潮有二凤,今失其一’之语。”[203]可见此文应作于正德十五年秋冬之际。

春日出东海,照见堂上萱。游子万里归,班衣戏堂前。

春日熙熙萱更好,萱花长春春不老。森森兰玉气正芳,翳翳桑榆景犹早。忘忧愿母长若萱,报德儿心苦于草。君不见,柏台白昼飞清霜,到处草木皆生光。若非堂上春晖好,安能肃杀回春阳。

此堂为唐龙所建,董玘《春晖堂记》:“予友侍御兰溪唐君尝作堂为奉母之所,名之曰春晖之堂,而求记于予。”[205]《明史》:“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徳三年进士。”[206]《全集》内收有阳明《复唐虞佐》及《与唐虞佐侍御》二文。阳明在《与朱守忠》信中说道:“虞佐相爱之情甚厚”,足见两人关系匪浅。不过两人在学术立场上则不同,如《年谱》云:“(正德十五年)是时陈九川、夏良胜、万潮、欧阳德、魏良弼、李遂、舒芬及袭衍日侍讲席,而巡按御史唐龙、督学佥事邵锐,皆守旧学相疑,唐复以‘彻讲择交’相劝。”故此诗应作于正德十五年。

97。《寄汪仁峰二》[207][正德十五年闰八月]

远承教札,兼示《闲辟辩》,见执事信道之笃,趋道之正,喜幸何可言。自周程后,学厖道毁,且四百余年,逃空寂者,闻人足音跫然,喜矣!况其亲戚平生之欢乎?朱陆异同之辩,固守仁平日之所召尤速谤者。亦尝为一书,以明陆学之非禅见,朱说亦有未定者;又恐世之学者,先怀党同伐异之心,将观其言而不入,反激怒焉!乃取朱子晚年悔悟之说,集为小册,名曰:“朱子晚年定论”,使具眼者自择焉!将二家之学,不待辩说而自明矣。近门人辈刻之雩都,士夫见之,往往亦颇有启发者。今复得执事之博学雄辞,阐扬剖析,乌获既为之先登,懦夫益可鱼贯而前矣。喜幸何可言!辱以《精舍记》见委,久未奉命,此诚守仁之罪也。悚仄!悚仄!然在向时虽已习闻执事之高名,知所景仰,而于学术趋向之间,尚有未能尽者,今既学同道合,同心之言,其容已乎?兵革纷扰中,笔札殊未暇,《乞休疏》已四上,期在必得,不久归投山林,当徐为之也。盛价立俟回书,拙笔草草,未尽扣请,伏惟为道珍爱,寓虔病生王守仁顿首启。

信名为笔者所拟。此文应作于正德十五年八月之时,因为信中说道:“《乞休疏》已四上”,考《年谱》云:“(正德十五年)闰八月,四疏省葬,不允。初,先生在赣,闻祖母岑太夫人讣,及海日翁病,欲上疏乞归,会有福州之命。比中途遭变,疏请命将讨贼,因乞省葬。朝廷许以贼平之日来说。至是凡四请。”又之后汪循亦有回信[208],信中针对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一书,提出四个质疑。

珍果远及,劳人多矣!登受殊愧,羊酒仪则不敢当。附来人还。纳荷诸公深情,未能一一书谢。冗次草草,统希心照。寓洪都守仁拜手。

大提学时振乡兄大人有道执事。

贵僚诸公,同此致意。小书奉览。正月三日,余。

时振为胡铎(?—1538,别号支湖,浙江余姚人),以《易》领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一,十八年(1505)成进士,曾作《异学辨》,其大旨本宋儒而折王文成守仁。[210]信中说到“大提学”,可见当时胡铎任有关学校之职,《明实录》记云:“(正德十二年春正月)甲辰,升刑部署郎中事主事唐锦、福建按察司佥事胡铎为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锦江西、铎福建。”[211]又“(嘉靖元年十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胡铎为湖广布政使司左衡政。”[212]可知胡铎任福建按察司副使时间为正德十二年正月至嘉靖元年九月。信中又说:“寓洪都守仁拜手……正月三日。”查阳明正月在江西南昌之时,应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谱》记云:“正月,居南昌。”所以此信应作于正德十六年一月三日。

99。《与时振·其二》[213][正德十六年七月间]

阔别久,近想所造日益深纯,无因一面扣为快耳!教下士亦有能兴起者乎?道之不明,世之教与学者,但知有科举利禄,至于穷理尽性自己本领,乃反视为身外长物,有道者必尝慨欢于斯矣!何以救之?何以救?区区病疏既五上,近当得报,归遁有期,庶几尽力于此也。海内同志渐多而着实能负荷得者尚少,如吾时振美质清才,笃志而不怠,亦何所不到哉!偶张解元去,便略致企念之怀,冗次草草不尽。寓洪都守仁顿首。

启时振大提学道契兄文侍。

《古本》、《定论》各一册。余素。

阳明在信中说到“区区病疏既五上”,查《年谱》:“(正德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奉世宗敕旨,以‘尔昔能剿平乱贼,安静地方,朝廷新政之初,特兹召用。敕至,尔可驰驿来京,毋或稽迟。’先生即于是月二十日起程,道由钱塘。辅臣阻之,潜讽科道建言,以为‘朝廷新政,武宗国丧,资费浩繁,不宜行宴赏之事’。先生至钱塘,上疏恳乞便道归省。朝廷准令归省,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八月至越。”此时所上之疏为第五疏(第四疏在十五年闰八月),由此可知,此信应作于正德十六年七月间。

100。《和理斋同年浩歌楼韵》[214][正德十六年六月—八月]

长歌浩浩忽思休,拂枕山阿结小楼。吾道蹉跎中道止,苍生困苦一生忧。苏民曾作商家雨,适志重持渭水钩。歌罢一篇怀马子,不思怒后佐成周。

101。《阳明山人余姚王公守仁春日宿宝界禅房赋》[217][正德十六年六七月]

晴日落霞红蘸水,杖藜扶客眺西津。莺莺唤处青山晓,燕燕飞时绿野春。明月海楼高倚徧,翠峰烟寺远游频。情多谩赋诗囊锦,对镜愁添白发新。

阳明此诗末后一句“对镜愁添白发新”,说明此诗作于晚年,而阳明晚年皆在越一地,会经过杭州府仁和县的机会,只有与上诗考释中相同的时间点,故此诗应亦作于正德十六年六七月间。

102。《寄原忠太史》[218][正德十六年九月三日]

岁欲一访庐下,少伸问慰,遂为天台雁**之游,而冗病相缚,竟不得行。今伯载之往,又弗克偕,徒有怅怏而已。可如何!如何!迩惟孝履天相,读礼之余,孰非进德之地。今冬大事克举否?执绋之役,未能自决,则相见之期,亦未可先定也。离怀耿耿,病笔不能具,伯载当亦略能以悉,九月三日,守仁拜手原忠太史道契。

兄大孝莫次,令先翁墓文不敢违约,病患中望少迟之,然稽缓之罪已知不能逭矣!别录二册奉览,余素。

《光绪仙居志》记云:“应良(?—1549),字元忠,号南洲……稍长,辄以圣学为己任。暨举正德戊辰(1508)会魁,愤逆阉刘瑾乱政,浩然归。至辛未(1511),始廷试,登二甲第七人,选庶吉士,从湛甘泉、王阳明讲良知之学,既有得折节称弟子,与四方豪杰倡学论政,务见诸实功。”[219]又《石匮书》说应良“正德中,以父老归侍。萧然一室,讲学授徒,归养十余年。”[220]阳明说到“原忠太史道契”,可见应良当时的官职与史书编撰有关,应是庶吉士;又说到“岁欲一访庐下,少伸问慰”、“令先翁墓文”等,可见应良父亲过世不久。查《明实录》记云:“(嘉靖二年闰四月)授服阕庶吉士应良为翰林院编修。”[221]时间往回推算,应父应该于正德十五年四五月间过世,所以此信著作时间点有二:一是正德十五年九月三日,此时阳明刚刚平定宸濠之乱,诸事缠身,不可能有“欲一访庐下,少伸问慰”的机会。二是正德十六年九月三日,阳明回余姚省祖茔,相对来说,去仙居较为方便,可能性较大。所以此信应作于正德十六年九月三日。

侍生王守仁顿首拜。既白贤先生宗望。

向者有事西江,久知贤桥梓亲贤乐善有年,兹承手札,所须拙笔,冗冗未暇为也。幸恕!尚容寄奉,不备。守仁再顿首。

104。《题郭善甫堂》[225][正德十五六年间]

泉石不知尊爵贵,干坤何碍野人居。

郭善甫为郭庆,耿定向《郭善甫先生墓表》云:“郭公名庆,字善甫,中正德丁卯(1507)乡魁,仕为山东清平令,盖敦恂笃行人也。为举人时,从文成王先生游最久,文成念其笃实,常延为馆师,其所提训者甚悉,具录文成《集》中。比归,则以其闻诸文成者接引里中后生,因而兴起者甚伙。”[226]《府志》记云:“郭善甫故里,在庶安乡郭家新砦南。王阳明过访,留三日,题联于堂。”[227]阳明集中有《赠郭善甫归省序》,为正德十年所作,而郭庆于嘉靖五年才出仕[228],任山东清平县知县,因此阳明作此联最有可能的时间点应是其平宸濠之乱后,一方面阳明在江西,另一方面郭庆也曾于嘉靖初年至浙江访阳明,姑系于正德十五六年间。

105。《观善岩小序》[229][正德末年]

“善”,吾性也。曰:“观善”,取《传》所谓:“相观而善”者也。

《雩都县志》云:“罗田岩,距县五里,一名善山。两旁有岩相通,古称华严禅院,左为‘仕学山房’,屋岩下右曰‘观善岩’,阳明先生题笔,邑孝廉何春所辟也。”[230]而何春为阳明门人,《雩都县志》云:“何春,字元之,廷仁兄,弘治甲子(1504)举人……及王公守仁开府虔南,春谓弟廷仁曰:‘此孔孟嫡派也,吾辈当北面矣!’乃偕弟师事焉!”[231]故可知此序应作于正德末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