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良知四首 > 一可确定年代02(第3页)

一可确定年代02(第3页)

揽衣登采石,明月满矶头。天碍乌纱帽,寒生紫绮裘。江流词客恨,风景谪仙楼。安得骑黄鹤,随公八极游。

《当涂县志》记云:“牛渚山,距城二十里,高百仞,周十五里。旧传有金牛出渚,故名。昔曾采五色于此,故又名采石……唐李白披宫锦泛月,胜事称最,山麓谪仙楼,从贺监赠名也。楼对长江,千里一目。”[172]阳明经此楼的时机点应是其奉皇帝召,欲往南都,却因宦官的阻挠,而待次芜湖。如《年谱》记云:“(正德十五年)正月,赴召,次芜湖。寻得旨,返江西。忠、泰在南都谗先生必反,唯张永持正保全之。武宗问忠等曰:‘以何验反?’对曰:‘召必不至。’有诏面见,先生即行。忠等恐语相违,复拒之芜湖半月。”

81。《清风楼》[173][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远看秋鹤下云皋,压帽青天碍眼高。石底蟠蟂吹锦雾,海门孤月送银涛。酒经残雪浑无力,诗倚新春欲放豪。倦赋登楼聊短述,清风曾不愧吾曹。

《芜湖县志》记云:“清风楼,在县西北驿矶。明成化间,知县刘宪为御史黄让建,取东坡清风阁,名之。”[174]阳明经此楼的时机点与上诗同,且此诗中有云:“诗倚新春欲放豪”,时间点相合,所以是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82。《游龙山》[175][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探奇凌碧峤,访隐入丹丘。树老能人语,麋驯伴客游。云崖遗鸟篆,石洞秘灵湫。吾欲鞭龙起,为霖遍九州。

83。《梵天寺》[176][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晴日下孤寺,春波上浅沙。颓垣从草合,虚阁入松斜。僧供余纹石,经旛落绣花。客怀烦渴甚,寒嗽佛前茶。

84。《练潭馆》二首[177][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风尘暗惜剑光沈,拂拭星文坐拥衾。静夜空林闻鬼泣,小堂春雨作龙吟。不须盘错三年试,自信钅卢垂百炼深。梦断五云怀朔雁,月明高枕听山禽。

春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夜静倚阑干,窓明毫发见。鱼龙互出没,风雨忽腾变。阴阳失调停,季冬乃雷电。依依林棲禽,惊飞复迟恋。远客正怀归,感之涕欲溅。风尘暗北陬,财力倾南甸。倏忽无停机,茫然谁能辨。吾生固逆旅,天地亦邮传。行止复何心,寂寞时看剑。

以上四诗皆收入《安庆府志》,而府志另收有《小孤山》二首诗,已收入《全集》中,时间点应相同,当是阳明奉召不果后,返回江西之时。《年谱》记云:“(正德十五年)二月,如九江。”所以作诗时间应是正德十五年正月间。

85。《登莲花绝顶书赠章汝愚》[178][正德十五年二三月间]

灵峭九十九,此峰应最高。岩棲半夜日,地隐九江涛。天碍乌纱帽,霞生紫绮袍。翩翩云外侣,吾亦尔同曹。

《青阳县志》记云:“莲花峰,在广福寺翠盖峰东。乱峰层矗,如莲花,上中下三处皆有庵,唯上莲花尤胜。”[179]阳明两次游九华山,一是弘治十四年,一是正德十五年。而两次皆游莲花峰。诗中云“岩棲半夜日”,又云“翩翩云外侣”,正与《全集》中《登莲花峰》中云“莲花顶上老僧居,脚踏莲花不染泥。夜半花心吐明月,一颗悬空黍米珠。”相对应,故可知时间点应该相同。《年谱》:“(正德十五年正月)入九华山,每日宴坐草庵中……二月,如九江。先生以车驾未还京,心怀忧惶。是月出观兵九江,因游东林、天池、讲经台诸处。”又章汝愚(1503—1549),名允贤,号九华,青阳人,嘉靖八年进士[180],与阳明弟子柯乔为同乡及同年进士。

86。《祭刘养正母文》[181][正德十五年二月至五月间]

母死不葬,爰及干戈。一念之错,乃至如此。君臣之义,吾固不能宥子之身。朋友之义,吾犹得以葬子之母。

此祭文不全,内容是阳明替宸濠党羽刘养正(字子吉)葬其母,为文祭之。刘养正与阳明是旧识,罗洪先记云:“忆龙冈尝自赣病归,附庐陵刘子吉舟。刘与阳明先生素厚善,会母死,往请墓志,实以濠事暗相邀结,不合而返。”[182]而《明实录》记云:“(正德十四年秋七月)李士实、刘养正死于系所……(下同)养正少有词藻,号才子,会试屡不偶。诡谈性理,以要名誉,士夫多为所欺,王守仁尤重之,曰:‘此吾道学友也。’……养正就擒后,犹冀守仁活之,守仁畏口,逼令引决,传首至京,妻子没为奴。比守仁自南昌还,其母丧暴露,使人葬之,且祭以文曰:‘君臣之义,不得私于其身;朋友之情,尚可伸于其母。’有儒生上书辩论,君臣朋友本无二理,守仁为之愧屈。”[183]《武宗实录》对于阳明之事都采取不利的描述,因此,在描述刘养正之事,直指阳明与宸濠早有联络,所谓“守仁畏口,逼令引决”一语,即是在说阳明意图湮灭证据之举。此祭文是阳明献俘钱塘后,回到南昌所作,所以时间应是正德十五年二月至五月间,因为六月又往赣州。

87。《灵山寺》[184][正德十五年三月间]

深山路僻问归樵,为指崔嵬石径遥。僧与白云归瞑壑,月随沧海上寒潮。世情老去全无赖,野兴年来独未销。回首孤舟又陈迹,隔江钟磬夜迢迢。

《全集》中有《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诗,故此诗也应作于同时,此时是阳明赴行在不果后回江西南昌的途中,所以时间点应是正德十五年三月间,因为三月二十日游完东林寺后[185],继续旅程而于繁昌县因风而阻,故有《繁昌道中阻风》二诗之作。

88。《何石山招游燕子洞》[186][正德十五年春]

石山招我到山中,洞外烟浮湿翠浓。我向岸崖寻古句,六朝遗事寄松风。

何邦宪,字石山,邑廩生,亦有诗次阳明此诗。[187]又燕子洞“在板桥,冲冬有玄鸟棲息,故名。”[188]阳明在铜陵县留有《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仿彿因题石上》一诗,而此诗有真迹留存于世,名为《铜陵观铁船》,诗末后有署时间“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189]因此此诗应作于同时。

89。《题四友》[190][正德十五年三月]

四友之义,枫山之记尽矣!虽有作者,宁能有加乎?补之迺复靳予言,予方有诗文戒,又适南行,异时泊舟铁甕,拜四君子于亭下,尚能为补之补之。阳明居士王守仁识。

此诗中有云“泊舟铁甕”,应指铜陵县五松山前之铁船,县志记云:“王守仁……正德间以宸濠之变邂逅铜陵,登五松山,乐之,游咏累日,有《铁船歌》手泽在灵祐王庙中。[191]”《王阳明全集》中有《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仿彿因题石上》一诗,而此诗有真迹留存于世,名为《铜陵观铁船》,诗末后有署时间“正德庚辰春分献俘还自南都[192]”。因此,此题记应作于同时。补之应是张袞(1487—1564,号水南),其文集中有与阳明门人来往的记录。

90。《石屋山》[193][正德十五年二月—九月]

云散天宽石径通,清颷顺上最高峰。游仙舡古苍苔合,伏虎岩深绿草葑。丈室寻幽无释子,半崕呼酒唤奚童。凭虚极目千山外,万井江南一望中。

91。《石溪寺》[194][正德十五年二月—九月]

杖锡飞身到赤霞,石桥间坐演三军。一声野鹤波涛起,仙风吹送宝灵花。

前诗名为笔者所拟。《年谱》云:“(正德十五年二月)是月,还南昌……(六月)十四日,从章口入玉笥火秀宫[195]。十五日,宿云储。十八日,至吉安……九月,还南昌。”而新淦县正位于南昌至吉安的路上,故此二诗应作于正德十五年二月至九月间。

92。《云腾飚驭祠》[196][正德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玉笥之山仙所居,下有玄窟名云储。人言此中感异梦,我亦因之梦华胥。碧山明月夜如昼,清溪涓涓流阶除。地灵自与精神冥,忽入清虚睹真境。贝阙珠宫眩凡目,鸾舆鹤辂分驰骋。金童两两吹紫箫,玉笥真人坐相并。笑我尘寰久污浊,胡不来游陵倒景。觉来枕席尚烟霞,干坤何处真吾家。醒眼相看世能几,梦中说梦空咨嗟。

《年谱》云:“(正德十五年六月)十四日,从章口入玉笥大秀宫。十五日,宿云储。”且《全集》内有《火秀宫和一峰韵》三首,而云腾飚驭祠即在玉笥山元阳峰下,又名云储洞[197],故可知此诗作于正德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左右。

93。《游南冈寺》[198][正德十五年六月]

古寺回云麓,光含远近山。苔痕侵履湿,花影照衣斑。宦况随天远,归思对石顽。一身惕夙夜,不比老僧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