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的良知学说 > 三论文(第2页)

三论文(第2页)

杜维明:《宋明儒学思想之旅——青年王阳明(1472—1509)》,见氏著:《杜维明文集(第三卷)》(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页1—186。

步近智:《明万历年间理学内部的一场论辩》,载《孔子研究》1(1987),页74—82。

步近智:《晚明时期儒学的演变与影响》,载《中国史研究》1(1989),页144—152;后收入《中国哲学史》3(1989),页72—80。

周建华:《王阳明在龙南的活动和遗迹考释》,载《南昌教育学院学报》18:1(2003),页32—33。

周建华:《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2002),页26—31。

周维强:《佛郎机铳与宸濠之叛》,载《东吴历史学报》8(2002)页93—127。

林月惠:《本体与工夫合一:阳明学的展开与转折》,载《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6(2005),页359—396。

林月惠:《非〈传习录〉:冯柯〈求是编〉析评》,载《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6(2000),页375—450。

林聪舜:《道德与事功——由知行合一探讨阳明思想产生歧异发展的根源》,见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编:《阳明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89),页87—104。

林庆彰:《王阳明的经学思想》,见氏著:《明代经学研究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页56—77。

林丽月:《世变与秩序:明代社会风尚相关研究评述》,载《明代研究通讯》4(2001),页9—20。

林丽月:《明末东林派的几个政治观念》,载《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1(1983),页21—42。

林丽月:《科场竞争与天下之公:明代科举区域配额问题的一些考察》,载《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0(1992),页43—73。

林继平:《席元山与王阳明的交谊——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形成》,载《东方杂志(复刊)》18:7(1985),页22—26。

邱仲麟:《明代北京的社会风气变迁——礼制与价值观的改变》,载《大陆杂志》88:3(1994),页28—42。

周志文:《阳明在南赣》,见《东西文化会通——井上义彦教授退官纪念论集》(台北,学生书局,2006),页131—151。

柳存仁:《王阳明与佛道二教》,载《清华学报》13:1、2(1981。12),页27—52。

柳存仁:《王阳明与道教》,见《和风堂文集(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页35—55。

唐宇元:《朱学在明代的流变与王学的缘起》,载《哲学硏究》9(1986),页70—75。

徐泓:《明代中期食盐运销制度的变迁》,见陈国栋等主编:《经济脉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页260—290。

徐泓:《明代社会风气的变迁——以江浙地区为例》,见《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明清与近代组》(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页137—159。

祝平次:《王阳明的经典观与理学的文本传统》,载《清华中文学报》1(2007),页69—131。

秦家懿:《王阳明与道教》,见黄俊杰等主编:《东亚文化的探索》(台北,正中书局,1996),页269—287。

袁良义:《从明一条鞭法到清一条鞭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3(1993),页41—49。

高铭群:《王守仁南赣活动年谱》,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1982),页46—51。

张亨:《〈定性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见《思文之际论集:儒道思想的现代诠释》(台北,允晨文化,1997),页407—468。

张琏:《从大礼议看明代中叶儒学思潮的转向》,载《明清史集刊》3(1997),页51—68。

张永堂:《王守仁与术数》,见刘泽华、罗宗强主编:《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页509—532。

张克伟:《王湛二子之论交与学说趋归》载《汉学研究》7:2(1989),页259—278。

张克伟:《王阳明谪官龙场与王学系统确立之关系》,载《哲学与文化》19:8(1992),页805—824。

张克伟:《阳明学研究论著目录》,载《书目季刊》22:2(1988),页91—139。

张艺曦:《明中期地方官员与王学学者的紧张——以白鹭洲书院兴废为例》,载《大陆杂志》104:6(2002。6),页30—54。

张显清:《明嘉靖“大礼议”的起因、性质和后果》,载《史学集刊》4(1988),页7—15。

曹国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他的乡约模式》,载《社会科学战线》6(1994),页76—84。

梁洪生:《江右王门学者的乡族建设——以流坑村为例》,载《新史学》8:1(1997),页43—85。

陈来:《王阳明与阳明洞——王阳明越城活动考》,见氏著:《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页545—559。

陈国栋:《有关陆楫“禁奢辨”之研究所涉及的学理问题——跨学门的意见》,载《新史学》5:2(1994),页159—17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