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156。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57。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58。王卫平。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场体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4)
159。王业键,黄莹珏。清中叶东南沿海粮食作物分布、粮食供需及粮价分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70本第2分,1999-06
160。王跃生。十八世纪初期中国的人丁数量与人口数量的变动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6(6)
161。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6
162。王振忠。徽州文书所见种疽及相关习俗。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63。汪晖。公共领域。读书,1995(6)
164。汪家伦,张芳。中国农田水利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165。吴承明。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2)
166。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4)
167。吴滔。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2001(4)
168。吴云波。试论中医史研究重心的转移。中华医史杂志,1992(3)
169。夏明方。生态变迁与“斯密型动力”、过密化理论——多元视野下的旧中国农村商品化问题。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70。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171。谢**。浅论同治初年苏浙皖的疫灾。中学历史教学问题,1996(2)
172。徐春雷。桐乡神歌概述。中国民间文化,1994(2)。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173。徐晓望。略论闽台瘟神信仰起源的若干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97(2)
174。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7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6。许檀。明清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7。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江南、华北等若干区域的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
178。许檀。区域经济与商品流通。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79。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2)
180。杨大俊。古代史料中十种咽喉病候。中华医史杂志,1984(1)
181。杨家茂。牛痘初传我国史略及其意义。中华医史杂志,1990(2)
182。杨小明。“胎毒外感说”与中国古代防治天花的成就。中华医史杂志,1997(4)
183。杨医亚主编。温病。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85。余新忠。清代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南开学报,1997(3)
186。余新忠。中国的民间力量和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和思考。学习与探索,1999(4)
187。余新忠。道光三年苏州大水及各方之救济——道光时期国家、官府和社会的一个侧面。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188。余新忠。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清史研究,2001(2)
189。余新忠。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中国人口科学,2001(2)
190。余新忠。清人对瘟疫的认识初探——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191。余新忠。烂喉痧传入中国年代初探。中华医史杂志,2001(2)
192。余新忠。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WilliamH。Meil,PlaguesandPeoples)。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193。余新忠。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3)
194。余新忠。消闲与御灾——清中前期江南民生的两个侧面。见:文史论丛二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