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吏——并介绍“疾病、医疗和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台北),第6卷第1期,1995-03
39。杜正胜。“疾病、医疗和文化研讨小组”的缘起与立意。见:古典与现实之间。台北:三民书局,1996
40。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台北),第8卷第4期,1997-12
&aeMingEpidemics:APrellmmarySurvey”。gShihWen-ti,Vol。3。3(1975)
42。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
43。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
44。范行准。中国病史新义。北京: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
45。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中国社会科学,1994(5)
46。方如康,戴嘉卿编著。中国医学地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7。方行。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
48。[澳]费克光。中国历史上的鼠疫。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49。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见:江苏省小城镇课题编写组编。小城镇大问题——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论文选(第1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50。冯尔康。清代宗族制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战线,1990(3)
51。冯尔康。古人社会生活琐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2。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53。冯尔康。幕宾许思湄年谱——据“秋水轩”尺牍制作。东洋学研究(韩国),第4辑,1998-06
54。冯尔康。古人社会生活剪影。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5。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6。冯汉镛。祖国中古时代的医院——安济坊。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2)
57。冯佐哲。日本夫马进关于明清慈善组织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5)
58。[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59。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3)
60。盖建民。道教符咒治病术的理性批判。世界宗教研究,1999(4)
61。干祖望。白喉及它的一切在我国的发展史。新中医药,1954(11)
62。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3。高王凌。明清时期的经济增长,清史研究,1999(4)
64。[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5。[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6。龚胜生。中国古代长寿点区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背景的初步研究。历史地理论丛,1997(3)
67。顾婉生主编。预防医学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8。广东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喉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69。郭霭春编。中国医史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70。郭谦亨。温病学发展史略。中华医史杂志,1985(2)
71。郭镜智。福建民俗与台湾的卫生事业。中华医史杂志,1993(1)
72。韩凝春。清代江浙族学研究。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73。韩延龙,苏亦功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4。何斌。我国疟疾流行简史(1949年以前)。中华医史杂志,1988(1)
75。[美]何炳棣。1368—1963中国人口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6。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