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人论著
1。[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3。[美]安·奥思本。丘陵与低地:清代长江下流地区的经济与生态的互动。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4。ediiiurya”。Moderna,Vol。14。2(1988)
5。edict。“PoligTheSick:PlagueandTheinsofMediLateImperiala”。LateImperiala,Vol。14。2(1993)
6。[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2
8。曹树基。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的传染病。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变迁(1580—1644)。历史研究,1997(1)
10。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6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1。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常建华。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南开史学,1984(2)
13。常建华。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南开史学,1991(1)
14。常建华。明代岁时节日风俗。见:冯尔康、常建华编。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1998
15。常建华。清代溺婴问题新探。见: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主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
17。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中华医史杂志,1953(4)
18。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9。陈春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20。陈方之。急慢性传染病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21。陈方之。中国猩红热简史。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2)
22。陈高傭等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上海书店,1986
23。陈乐平。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24。陈桥驿。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中国社会科学,1984(4)
25。陈桥驿等。浙江省地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26。陈胜昆。中国疾病史。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4
27。陈我隆。霍乱病原体的发现史。中华医史杂志,1984(2)
28。陈学文。明清杭嘉湖市镇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9。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大陆杂志(台北),第90卷第5期
30。[英]程恺礼。霍乱在中国(1820—1930):传染病国际化的一面。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31。崔莲玉。清末卫生警察的创立及历史作用。中华医史杂志,1988(2)
32。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3。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2)
34。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5。董光东,刘惠玲。明清时期新安药店及其医药学作用。中华医史杂志,1995(1)
36。杜家骥。清代天花病之流行、防治及其对皇族人口的影响。见:李中清,郭松义编。清代皇族的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7。杜家骥。清朝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