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朝的瘟疫是什么病 > 二医疗资源的社会化(第3页)

二医疗资源的社会化(第3页)

[35]曹炳章:《随息居霍乱论·提要》,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643页。

[36]该著笔者未见,有关情况转见于陆以湉:《冷庐医活考注》,卷3,151页。该著成书年代不详,不过从王士雄《霍乱论》并未提及这一情况看,应晚于《霍乱论》而早于《冷庐医话》,《冷庐医话》完成于咸丰八年,故该著成书时间当在道光二十年到咸丰八年间。

[37]陆以湉:《冷庐医话考注》,卷3,151页。

[38]参见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599页。

[39]章太炎:《霍乱论一章》,见徐衡之、姚若琴主编:《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正编)下册,1236~1237页,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40]徐子默:《吊脚痧方论》,见《陈修园医学七十二种》,第4册,1961~1962页。

[41]王士雄:《随息居霍乱论》,卷上,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656页。

[42]民国《震泽县志续》,卷5《艺能》,第23本,357页。

[43]民国《金坛县志》,卷9《人物四·方技》,第2册,658页。

[44]民国《相城小志》,卷4《人物》,第8本,72页。

[45]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劝戒近录》,卷4,18b页,咸丰元年刊本。

[46]王萃元:《周星纪事》,卷下,5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7]吴炽昌:《客窗闲话》,卷8,232页。

[48]费养庄选辑:《重订痧疫指迷》,见《秘本医学丛书》,第2册,1~2页,上海,上海书店,1988。

[49]在小说中,张善述是雍乾时期杭州的善人,他死后转世而为小说主人公程荷甫,以下所述是张在程的梦中对程的教诲。

[50]郁闻尧:《医界现形记》,268~269页,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51]该书作者郁闻尧为晚清江阴人,寓居上海。书的版本,点校者未予说明,不过前面的序言均作于光绪三十二年,故该成书于光绪晚期。

[52]嘉庆《刘河镇记略》,卷10《灾异》,第9本,449页。

[53]徐达源:《钱翁半觉生生七十寿序》,见宣统《信义志稿》,卷15《志文·文》,第8本,469页。

[54]纪恒庆:《增补评注温病条辨·序》,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773页。

[55]田宗汉:《伏阴论·许序》,见《中国医学大成》,第4册,538页。

[56]有关情况可参见范行准:《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上海,中华医史学会,1943;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422~425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赵璞珊:《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载《历史研究》,1980(3)。

[57]有关西方近代医学传入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反应等情况可参见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马伯英、高唏、洪中立:《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405~438页;廖育群:《岐黄医道》,250~279页;赵璞珊:《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载《历史研究》,1980(3)。

[58]参见廖育群:《岐黄医道》,256、265页。

[59]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2,见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115~116页。

[60][美]古德诺:《解析中国》,40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不过在更早一些时候,西医之疗效似乎还不如中医,一位在18世纪早期游历中国的欧洲人曾指出:“他们的医术高明,远非我们欧洲医生所能相比。虽然我们的医生较懂科学理论,诊断更为确切,可是不论什么病,中国人都治得更快、更彻底……他们的医术如此高明,以致可以观察静脉而诊断任何隐藏在内部的病症。他们切脉,脉相分为六类,三大三小,每类脉相与身体的某个部位相应。第一类断心病,第二类断腿病,第三类断胃病,其他各类分别断其他部位。医生诊断时,号脉就要端详揣摩半个多时辰,直看得病人和周围的人都厌倦不堪。但医生能立断病人生的是何病,病于身体何部位,决定用何药,因而能较轻易地把病治好。”[罗]尼·斯·米列斯库:《中国漫记》,41~4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9。

[61]参见民国《川沙县志》,卷10《卫生志》,第3册,825页。

[62]费伯雄:《咽喉脉证通论·序》,见《陈修园医学七十二种》,第4册,2035页。

[63]王景华:《重订囊秘喉书·跋》,见《中国医学大成》,第6册,246页。

[64]钱维城:《茶山文钞》,卷3,11b~12a页,见《钱文敏公全集》,乾隆四十一年刊本。

[65]吴嘉洤:《仪宋堂文集》,卷5,3a页,光绪五年刊本。

[66]冯桂芬:《显志堂稿》,卷1,31a页。

[67]两书因编者不同而书名有别,实为一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