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添设西医诊治所》,载《晨报》,1920-04-03(6)。
[105]林几:《对北京市政卫生改良之意见(三)》,载《晨报》,1928-04-11(7)。
[106]威:《市立医院之成立》,载《市政评论》,1934(1),85页。
[107]《行动之医院》,载《晨报》,1924-03-23(6)。
[108]《关于卫生事项·设置巡回医疗车》,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2页。
[109]《内城官医院昨开诊》,载《晨报》,1927-12-16,(7)。
[110]《关于卫生事项·设立市立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3(1),83页。
[111]《内务总长京师传染病医院开院训词》,载《市政通告》,1915(23),138页。
[112]《请拨医院地址》,载《晨报》,1917-08-20(6)。
[113]《传染病院将迁移》,载《晨报》,1920-03-03(6)。
[114]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中华民国三年六月至七年十二月)》,218~219页。
[115]《设传染研究所》,载《晨报》,1918-07-18(6)。
[116]大骅:《中国公共卫生行政概况》,载《民族》,1933(1-6),96页。
[117]高晞:《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222、22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8]《内外城官医院章程(1909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103~111页。
[119]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78页。
[120]《附设疯人院简章(1908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269~271页。
[121]蔡恂:《北京警察沿革》,55页,出版地及出版者不详,1944;[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120页。
[122]《关于卫生事项·改组精神病疗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3(1),83页。
[123]《关于卫生事项·精神病疗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1页。
[124]方颐积:《平市十个年来的卫生概况》,载《卫生月刊》,1934(3),90页。
[125]《呈为开设精神休养院请予注册发给开业执照由》(1936-08-2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3-00063。
[126]《取缔医院规则》,载《晨钟报》,1918-01-31(6)。
[127]《北京疗养病院开幕志闻》,载《晨报》,1924-11-02(6)。
[128]陈志潜:《看病友》,载《医学周刊集》,1928(1),220~223页。
[129]陈志潜:《医院浅说》,载《医学周刊集》,1929(2),113~116页。
[130]《北京西郊万寿寺天然疗养院简章》(1935-09-05),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084。
[131]《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六年年报》,55页。
[132]《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83~84页。
[133]《内城医院讲演公共卫生次序单》(1930。06。23-1931。03。1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01-00680。
[134]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12~117页。其已详细论证了卫生区事务所与社区空间的关系,本研究不再进行类似的论述。
[135]《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95页,1932。
[136]《第一卫生区事务所十周年纪念盛况》,载《卫生月刊》,1936(1),31页。
[137]《艺中讲演公民教育》,载《晨报》,1926-05-06(6)。
[138]殷体扬:《北平市第一次卫生运动大会认识》,载《市政评论》,1934(1),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