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法国大革命的理论 > 第二章 推进民主的结果(第3页)

第二章 推进民主的结果(第3页)

我们的行政、工业、商业组织太过老化,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我们的工业死气沉沉,海上贸易困难重重。尽管享有大量财政补贴,甚至在我们自己的殖民地,我们依然无法与外国竞争。前任商业部部长克吕皮(Cruppi)在其最近的一本书中强调了这种令人悲伤的颓败。接着他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他认为可以借助新规则轻易扭转这些劣势。

所有的政治家都持有相同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发展十分缓慢的原因。每一个政党都坚信,可以通过改革解决所有问题。正是这种信仰使党派纷争不断,使法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分裂的也是最混乱的国家之一。

决定民族兴衰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个人及其方式,这点无人能懂。卓有成效的改革,不在于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在于日积月累的改进。像地质演变一样,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需要时间不断地为它添砖加瓦。德国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史以不容置疑的方式证明了这条规律的正确性。

尽管有些重大事件不乏运气的成分,但量变引起质变这点依然是毫无疑问的,战争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有时可能不到一天就结束,但若想成功,则必需精心准备良久。我们在1870年有过一段惨痛的经历[6],而后俄国也尝到了这个滋味。在那场关系日本命运的对马岛(Tsushima)的战役中,东乡平八郎(Togo)上将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歼了俄罗斯海军舰队,这次胜利正是由无数个长期准备的细节换来的。导致俄国失败的因素很多:和我们一样冗杂、不负责任的官僚机构,昂贵却质量低劣的设备,上上下下的腐败以及对国家利益的漠不关心等。决定民族繁荣的质变依赖于量变的积累,不幸的是,小事无法引起公众的注意,对政治家的选举也没有任何的帮助。政治家们总是无视这些小事、任其积累,最终酿成大祸,使得国家走向衰落。

五、民主国家的社会差异与各国民主思想

在将人分成不同等级并根据出生来区别对待的时代,社会差异被视作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的结果而受到普遍的认同。

旧的等级制度被摧毁后,等级差异便显得不伦不类,让人难以容忍。

平等仅存在于理论中,人们注意到,在民主国家里,人为制造的不平等在迅速增加,制造不平等的人为自己确立了明显的主宰地位。此时的人们对头衔和勋章的渴望可谓史无前例。

在真正的民主国家中如美国,头衔和勋章没有任何吸引力,只有财富才能体现差异。年轻的百万女富豪能看得上古老的欧洲贵族头衔的极为罕见。即便如此,也是出于本能,是想利用这唯一的方式为过于年轻的种族增添些历史厚重感,以稳固其道德体系。

总体而言,美国式的贵族不是建立在头衔和勋章的基础上,它只与金钱有关,所有人都有希望在某一天成为贵族,因而很少有人嫉妒贵族。

托克维尔(Tocqueville)在其关于美国民主的一书[7]中指出人民普遍希望平等,但他却忽视了他所期待的且仅以金钱为基础的平等仍会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除此之外,美国一无所有,或许有一天欧洲也会如此。

其实,法国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民主国家,民主只是文字上的民主。因此,如前所述,有必要探究一下在冠以“民主”的国家中民主的不同含义。

估计只有英国和美国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尽管民主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原则无异,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存在宗教迫害。只要有能力,无论年纪大小,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宏图大展,个人发展没有任何的障碍。

在这些国家里,人们相信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因为人们相信,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工人们都知道自己能够成为工头,能够成为工程师,因为大家知道工程师的禀赋与常人无异,它和其他职业一样,都需要从底层做起,而在法国则不同,工程师从一开始便高高在上。正因如此,在法国愈演愈烈的阶级仇视,在英国与美国却并不明显。

在法国,民主只存在于演讲中。针对青年的考试与竞赛制度,使得某些职业拒人千里之外,由此造就了一批批阶级敌人。

拉丁民族的民主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中央集权专制代替了君主专制,但其行为同样残酷,财富世袭制取代了出生世袭制,但特权现象并未减少。

此外,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真正区别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形式,所产生的结果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精神状态的差异。一切有关政体的讨论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政体本身没有任何优劣之分,决定其优劣的历来是其所管辖的人民。

一个民族只有明白国家地位取决于每一个个体努力的总和而不是政府,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1]Jupiter,也即宙斯(Zeus),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译注

[2]古代迦南市民们聚集时敬拜的一尊青铜神像,圣经称之为“摩洛神”。摩洛神又称巴力,是个长着牛头的风暴之王,摩洛神能带来毁灭性的洪水或干旱,人们要以活的婴儿做祭品来祭拜它。——译注

[3]也译为维湿奴、维修奴,也称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罗延,佛教称为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大自在天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天即是“维护”之神。印度人大多信仰湿婆,另不少人信奉毗湿奴,故印度神话故事因作者派系不同,常有扬此贬彼之情况。依照印度教的说法,毗湿奴拥有十种化身,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也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宣导独特的言论,以迷惑罗刹等恶鬼神,维护世界的秩序。——译注

[4]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存在着这种无序状态。人们可以从多赛(Dausset)先生提交给巴黎市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找到很多有趣的例子。“应以高效服务为要务的公共路政部门却成了墨守成规、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的代名词,人财物都不缺,却把人财物耗费在无用的琐事上,没有秩序、没有创新、没有章法,总而言之一个词:无组织。”随后在谈及这类部门的那些随心所欲、意气用事的负责人时,他又说道:“这些领导彼此之间完全不了解,他们只规划自己的项目,而不管不问其他部门的项目,没有人把他们召集起来做些协调工作。这也是为何一条路今天被挖开,明天被修补,过几天又被挖开的原因,因为水、电、气、排水等部门之间彼此嫉妒,从不想着去协调一致。这种无政府、无纪律的行为浪费惊人,如果私营企业这么干的话很快便会破产。”

[5]玛丽·卡罗琳娜(1752—1814),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国母、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女王玛丽娅·特蕾莎之女,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胞姐。1768年与西班牙波旁王朝查理三世之子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结婚成为那不勒斯王后,在那不勒斯推行“开明专制”。波拿巴军队在占领、统治那不勒斯时期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不久后便退出那不勒斯,玛丽王后有感而发说了上述话语。——译注

[6]是指1870年普鲁士大败法国的色当战役。——译注

[7]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这里指的是他的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译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