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用眼睛了解世界
温馨家园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岁月悠悠,往事悠悠。地球已有亿万年的高寿。看着人类诞生,看着人类成长,看着人类在自己纷纭的历史中行走……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印下痕迹;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在地球的记忆中存留,哪怕仅是一个普通的春秋,哪怕仅是一个小小的追求。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哪里的白天都不是永驻,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海洋是大家的,陆地是大家的,地球把海洋和陆地,送给白皮肤的欧洲、美洲,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森林是大家的,草原是大家的,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地球教导我们:珍惜生存的家园,学会爱和奋斗,不要贪婪地索取,不要奢靡地享受。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有浩瀚无垠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它有广阔无边的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对于一个人而言,地球太大了,穷尽一生也无法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宇宙而言,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虽然极目远眺我们也无法望尽地球的尽头,但是地球给予我们的是有限的,它不是上帝的恩赐,需要我们用心珍惜。过,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要忘记我们的地球只不过是个小蓝点,它还是很稚嫩脆弱的,经不起我们无终无了的躁动和折腾。
地球,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科普知识
&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他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泛舟经典
旋转的地球
旋转的地球,沿着红色灿烂的夕阳边线,
一直续向东方,迎接光洒苍穹,燃烧的太阳。
幽谷空山,汪汪的眼睛,裹着周围浓香,
凝望升起的红日,卷进渺茫的天际。
带上我吧!地球!你轻盈的自转和公转,
宛如大自然半遮半掩的灵魂,云彩是你遮羞的面纱。
月亮是你送来的伙伴,夜幕下灿烂的星群,
为你合成音乐的密码,我为筹待你那只手,
耗尽全部僵硬的阴郁。
旋转的地球,带上我吧!群星凌空的夜晚。
有你才有我,我无梦的头颅,借用你自转的朝向。
与你融合,夜幕飘逸,天已麻醉,云彩下迅捷的倒影。
搅乱了明净的月色,鲜艳的红日和你遮羞的面纱。
明天依旧会触动我的灵魂。
世界地球
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该活动最初于1970年在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活动起源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演讲会,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漏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
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活动意义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活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