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后勤园长讲话 > 三研究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三标志(第2页)

三研究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三标志(第2页)

我们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研究一行。幼儿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在为幼儿的成长服务,那么在工作中就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园所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切实为幼儿发展服务。

案例树上掉下来的好东西

初冬寒风一阵接着一阵,保安师傅打扫院子的次数也增多了,从树上掉下来的树叶、小树枝真是不少。保安师傅先把它们扫成一堆一堆的,但并没有直接搓到垃圾筒里,而是拿来了一些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点儿树枝,那个袋子里装点儿树叶,分了好几个口袋。这一过程被园长看见了,园长问道:“您这是……”

“一会儿把这个给班里老师。”

“真好!这是哪个班要的呀?”由于在幼儿园里老师们经常用废旧物制作孩子们需要的材料,所以听说是班里老师要的园长就不感到奇怪了。

“不是哪个班要的,是我觉得它们应该有用!”保安师傅说完,园长笑了,说:“您怎么知道哪个班需要什么呢?”

“这几天总是看见大一班的孩子们来园时带着各种树枝、树杈子,我问过孩子们,孩子们说这是他们的研究成果,我想这树枝大一班可能需要吧。我再问问中二班是不是需要这些树叶,昨天户外活动时丁老师就带他们班孩子捡树叶来着。要是他们不用,我就放到美工坊,保不齐哪个班会用上。”

看了上面这个案例你是不是从心里对保安师傅有了新的认识呢?园长对这样的保安师傅是不是也会跷起大拇指呢?保安师傅说这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他在工作中多了一双会观察、会发现的眼睛,把幼儿的行为看在眼里,在思考中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具有时刻为教育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意识,让自己的行为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

(三)研究幼儿个性发展——会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后勤工作人员为幼儿服务时也需遵循这样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有和幼儿玩到一起才能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所需,后勤工作人员同样也需要和幼儿玩到一起,在玩中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发现幼儿的个性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后勤服务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

案例新玩具也需要加工

今年小班新增了两个班,孩子多了,户外玩具一下子就不够了。几个班的老师商量半天,列出了几种需要购买的玩具:高跷、轮胎、皮球、吸力球。两天后,后勤羡老师把班中老师需要的玩具买了回来。真不少,虽然只有四类,但每一类都有好几种。大大小小的皮球,轻重不同的吸力球,宽宽窄窄的轮胎,就高跷的样子还比较一致。卸车时两个家长看见了,热心地帮忙往下拿东西。

“您也够不容易的,给孩子们买玩具得跑好几个地方吧?”

“是呀,给孩子买东西跟哄孩子一样得有耐心。”

“刚看这一车花花绿绿的,以为多少种呢,其实就这几种,但每种又都不一样。您这是把每个玩具店给包圆了吧?”

“还真是,光小皮球就好几样,您这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特意买的吧?”

羡老师向家长竖了一根大拇指说:“够棒的,您能当老师了!”

“特意买这么多种,可够费劲的。”

聊着聊着就把玩具卸完了。

“这高跷就一种,是不是没拿下来啊?”家长手里拿着最后几个高跷看看地上的东西问。

“没有了,就这一种,”羡老师说,“这个就得我们自己再加工一下了!”

“新买的还加工啊?”家长有些疑惑。“呵呵,等我们加工完你们就知道了。”羡老师有点儿自豪地解释着。

家长半知半解地走了,羡老师把其他玩具送回玩具房后,把那100个高跷带到了木工坊。

叮叮当当,没多久,新高跷出炉了!先来看绳子,原来一个长度的白绳子现在换成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五颜六色的绳子;再来看高跷的踩面,高跷的踩面上垫了高矮、宽窄不同的木头。

户外活动时羡老师把这些高跷拿给孩子们,孩子们都在选择:

“我要那个黄绳子的,那个好看。”

“老师,我想试试那个木头的。”

“你看,这个绳子比你的长吧,我都能把它拽到这儿。”

……

孩子们探究着自己选择的玩具,并与其他玩具做着比较,开心极了。学习在这里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案例中的羡老师是在幼儿园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一直负责后勤采买工作。以前在买玩具时羡老师也是不想太多,班中老师让买什么他就买什么,后来园里组织了几次后勤工作人员参与教研的研讨活动,羡老师等一些后勤工作人员在思维方式上有了新的转变。后勤虽然是为前勤服务,但是仅仅简简单单“听话”只能算完成工作,只有用心去思考、去研究,才算是把工作做好了。

不管是后勤管理者,还是后勤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立足服务、参与研究”的意识,在不断完善部门业务的同时适当参加教研学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耐心听取教育组对后勤组的各种声音,细致部署,及时调整。只有这样,后勤组、教育组这两个相对独立部门的工作联系才会更加紧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