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后勤园长讲话 > 三研究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三标志(第1页)

三研究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三标志(第1页)

三、研究者——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三标志

后勤工作人员是研究者?以前,一些幼教工作者甚至园长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后勤工作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行了,研究是教师的事情。这些年,从幼儿园后勤工作中的一个个“弯路故事”来看,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参与教育教学,参与研究。因为只有研究了幼儿、课程,才知道如何去为幼儿服务,才会有优质的服务,才会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服务是需要能力的。

(一)研究幼儿游戏——会听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来获得发展。后勤工作人员既然是为幼儿服务,就该研究幼儿,研究幼儿游戏。做幼儿游戏的“倾听者”,乐于去听,有意识地去听,听幼儿的真实想法,听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分析幼儿的所想所需,是研究幼儿游戏的过程。

案例大滑梯变样了

以前自由活动时,大滑梯总是孩子们的首选对象,而近两年选择滑梯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是玩具多了孩子们选择的空间大了吗?我们开始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要是能像体能运动场里的滑梯多好啊!”“我上次在游乐场还玩了高空滑道呢,特别刺激!”“还应该安点儿索道,那个好玩。”听到孩子们这样聊天,我们在行政会上讨论:要不要把它换掉?如果换掉它,对孩子们来说价值有多少?如果在旧滑梯上改造,可以怎么改?我们认为滑梯既然是孩子们的,就该由孩子们来决定。于是我们开展了滑梯设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此次活动。“如果有个让我们跑上去的坡儿就好玩了!”“如果这里有一个小**桥就有意思了!”“要是有一个能把我运到沙池上的长长的通道该多好!”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太让我高兴了,我们一定要帮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于是滑梯改造开始了。

改造后的滑梯是不是真正能符合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呢?我们组织后勤维修人员一起参与了“大滑梯改造”的现场研究活动。大家把教研搬到户外,站在这个大型玩具上,跟环境进行互动研究。

孩子们说:“哇!这么高的坡大家能爬上去吗?我来试一试。”几个男孩子试了试,都是到中间就滑了下来。孩子们想了想说:“要是有根绳子能拉着我就好了,那样我一定能爬到最高处。”于是斜坡上多了一根绳子。“我还想跟他比赛呢,要是有两根绳子就更有意思了,我又不能跟他拽一根绳儿。”于是斜坡上有了两根绳子。两个孩子拉着绳子爬上去了。孩子们成功后拍手击掌的过程,着实让后勤工作人员体会到了感动和欣喜。我们都感到了,让幼儿成为研究的主人,尊重幼儿的意愿,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其实这就是研究的价值。

通过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现场教研,后勤工作人员也感慨:“孩子们真是了不起,要是领导直接把改造滑梯的任务交给我们,不让我们参与教师的活动,不让我们听到孩子们的真实声音,这个大滑梯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让孩子们觉得这么好玩。看来以后我们得多问问孩子们,他们的想法太多了,要向孩子们学习啊!”

这是一位园长所写的案例,此案例反映了幼儿和后勤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教研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是孩子们的玩具,改造时需要听取孩子们的意愿,教研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而且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后勤工作的思路。想一想,在幼儿园中,后勤工作人员做的多少事情是在为幼儿服务?结果都令人满意吗?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原因就是后勤工作人员忽略了幼儿发展的特点,做事以自己所想为出发点,结果出现了闹剧。只有把幼儿的需要放在前面,把对幼儿的游戏的研究放在前面,多一些思考,真正的儿童乐园才会实现。

(二)研究幼儿园课程——会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在幼儿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研究幼儿课程是他们的责任,而后勤工作人员需要研究幼儿园课程吗?答案是肯定的。前面我们说过,后勤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就是教育者,研究课程的目的是保持与幼儿园一致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研究、参与幼儿园课程要求后勤工作人员会想。想什么?想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幼儿的发展水平,想幼儿每一时刻的内心独白,想幼儿园课程的理念,想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想自己本职工作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只有想的方向对了,想的思路清晰了,为幼儿所做的服务才能适时、适度、适宜。

案例小动物主食乐园

9月,幼儿园迎来了新小班可爱的孩子们。幼儿园的工作者都知道,这个月的前两周是充满哭声的,由于分离焦虑,孩子们都变成了泪人,大喊、痛哭、扔东西……看着伤心的孩子们,老师们心里难受极了。上午与下午做做游戏,玩玩儿玩具,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转移一些,可是到了吃饭、睡觉这样的环节,教室里就出现了一片哭声。

“我不吃,我要找妈妈。”

“不吃这个,不爱吃这个。”

“我不要吃饭,我要回家。”

……

进餐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孩子在家里吃饭时经常有大人喂;有的孩子在家里时吃的饭菜的品种太少,挑食;更多的孩子是想妈妈,思念家人。

食堂老师在进餐环节转班时,看到小班孩子们伤心流涕的场面,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们开始琢磨,孩子一有好玩的就会好一点儿,幼儿园一直在搞食育课程,食品操作能提高孩子们的很多能力,那对于小班初期进餐时,我们能不能通过食物来减轻孩子们的焦虑,让孩子们快乐进餐呢?食堂老师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保教主任,主任觉得这个想法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于是大家一起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回顾幼儿园中已经进行的食育课程经验,最后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因为小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可爱的形象,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是非常受他们欢迎的,所以食堂老师利用孩子们的这个年龄特点,为小班孩子们制作了各种不同的小动物主食:背着小果子的小刺猬、胖嘟嘟的小猪、黄色的小鸭子、紫色的小章鱼、红白相间的小金鱼……这些生动的小动物形象的食物一端上餐桌,食堂老师就开始给孩子们讲述有趣的故事。

“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来和大家做朋友了,你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孩子们一听有小动物,都停止了哭泣。

“你想和哪个小动物做朋友呢?”

“小刺猬。”

“小金鱼。”

几个分离焦虑反应轻一点儿的小朋友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

“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放到小盘子里吧,小动物的肚里还有甜甜的豆沙馅呢,你可以咬一口,尝一尝。”

……

这样每天进餐时孩子们都会和“小动物”交朋友,有的孩子甚至不舍得吃下它们。食堂老师还准备了小动物豆沙包,让他们把小动物主食带回家。进餐时孩子们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爱上了花样主食的故事和与众不同的味道。

在这个案例中,食堂老师主动了解了幼儿园的食育课程。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和礼仪的培养教育,是给予幼儿与食物、食品相关的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文培养上。食堂老师在工作中养成了研究幼儿、研究课程的思维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想办法,而不是忽略、放弃问题或冷漠地处理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