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试题含答案 >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第2页)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第2页)

(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资源可视为教育可资利用的各种条件、环境,是物质、文化、人力、财力、信息资料等各种资源的总称。

必须认识到教育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如人际关系、文化氛围、革命传统等),它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与自然中,存在于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中,其对儿童影响的广泛性、多样性、即时性是学校教育难以比拟的。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作用,不仅是扩展和深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

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①有效利用来自儿童的、家长的、社区的资源。如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发现,或利用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伴互动,开展活动;与家庭、社区合作,利用家长的支持,利用社区的设施、公益活动、节日庆典等,为儿童创造有益的教育环境。②利用师生关系和教师集体的强大教育力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师集体能使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对儿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③因地制宜地利用社会的、自然的资源。如利用社会的科技、文化、教育设施,革命文物、名胜古迹,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热点问题,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季节气候、农业生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儿童施加强大的教育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保教合一的原则

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身体上、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地、全面地发展。把握这个原则应明确以下两点:

1。保育和教育相互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实现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两大方面。保育侧重于照料幼儿的生活,旨在确保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教育则侧重于发展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然而,尽管这两方面各有其主要职能,但它们是相互融合、难以截然分离的。因为保育和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彼此依存的,任何有助于他们身体发展的行为必影响其精神,而有助于其精神发展的任何行为,也必影响其身体。幼儿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保育中渗透着教育,教育中包含着保育,二者在同一过程中实现。哪怕是给幼儿擦鼻涕这样一个看起来纯属保育的简单行为,都同时伴随着悄然无声的教育,裹挟着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在给幼儿擦鼻涕时,因保教人员的态度、动作、表情、语言、方法等的不同,幼儿既有可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里暖暖的,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于是非常配合地学习擦鼻涕,并逐步在老师温和的暗示或提醒下,慢慢养成自己擦鼻涕的好习惯;也有可能完全相反,幼儿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怒气、讨厌、嫌弃,于是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多次积累,幼儿的自尊会被伤害,自卑自弃的心理阴影会慢慢地扩大。所以,幼儿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事可以说纯粹只是保育,与教育完全无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二者是合一的,而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的。那种认为保育是在生活活动中,教育是在教学活动中;保育员仅管保育,教师仅管教育;保、教人员的配合就是教师帮保育员拖地板、盛饭,保育员帮教师管课堂纪律等观点,都是对保教关系的错误理解。

2。有意识地保中施教,教中施保,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要在实践中做到保中施教,教中施保,需要教师与保育员理解保教合一的深层次含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深刻而敏锐的感觉,能自觉地从保教两个角度全方位地去审视教育效果,否则就会贻误幼儿的发展。有的保育员在护理幼儿生活时,意识不到其中的教育价值,而忽视随机地、有意识地保中施教。如幼儿午睡起床后系鞋带,保育员对幼儿说:“你系得太慢,来,老师帮你系。”三下两下就帮幼儿把鞋带系好了。结果,保育员的一片好心却在无形中阻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助长其依赖思想,还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再如,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保育因素,不能做到教中施保,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体育活动时,只考虑对幼儿基本动作的要求,只重视运动技巧的训练,而全然不顾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等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作业课时长时间地让幼儿坐着听讲,不顾及幼儿身体和脑神经系统的疲劳,等等。

保教结合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幼儿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保教合一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意义,将这一原则落实到全部工作中。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什么是基本活动呢?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比如,对学龄期儿童来说,上学校学习是基本活动;对成人来说,工作、劳动是基本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游戏作为幼儿的天性,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活动,其意义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指出的那样:“游戏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严肃的教育形式。”由于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幼年期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杜威),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多样化,让幼儿能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对于感性知识少、直接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必须通过活动,动用多种感官,去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与人与物互动,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具体参见本书第四章第二节)。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这一学习特点与规律,让活动成为“教”与“学”的中介,让教育超越生硬的说教或简单的“告诉”。

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看图书和栽培植物,幼儿通过前者获得的是间接知识经验,是符号认知的发展,而通过后者获得的是直接知识,是操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另外,只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在我国,由于教育观念、教师水平以及班额大、场地小等多种原因,大一统的集体活动往往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组织的活动多,而幼儿的自身活动、自由游戏比较少;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分领域上课多,幼儿探索学习为主的综合性活动比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与个体差异。教育中应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等不同的活动形式,应在幼儿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之间保持平衡,注重活动的综合性,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在园一天的全部生活、全部经历,包括一天所有的保育、教育活动。

1。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无论是幼儿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多地存在重教学、轻生活,重有组织的活动轻幼儿自由活动等倾向,因此有必要强调生活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性。生活活动在幼儿期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将它纳入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幼儿自由活动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完全被管死的幼儿,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缺乏创造力、想象力,甚至会形成心理问题、人格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克服上述两种错误倾向。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地统一,发挥整体效应

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发挥影响力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或者说,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培养幼儿独立性,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穿衣、自己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独立思考、有困难自己多动脑筋,尽量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自由活动时,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游戏,自己想出办法来玩,主动去与别人交往等。显然,没有各种活动的多管齐下、有机统一,是不可能培养独立性的,仅靠任何一个单独的活动(比如所谓“社会”课)来实现这一目标是徒劳的。

上述的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原则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基本准则。各条原则反映了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因此,应当在深刻理解每条原则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它们。

想想、议议、做做

一、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订根据是幼儿的需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