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李季湄第二版 > 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第6页)

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第6页)

教师作用:组织讨论:在使用学习用品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教师观察:

幼儿在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是:铅笔芯写粗了,铅笔芯断了,使学习无法进行下去,并达到一致的共识:用卷笔刀解决问题。许多幼儿将卷笔刀“补上去”。

教师支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修改计划。

计划修改后,幼儿们的笔盒里出现了卷笔刀,可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放心幼儿自己卷铅笔,没让幼儿把卷笔刀带来,说是在家里卷。问题还是不能彻底解决。

教师分析:

1。家长对幼儿的自理能力缺乏信心。

2。家长对此活动的意义了解不足。

3。这一活动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需要做家长工作。

第二步,个别交流寻求家长配合,让家长相信幼儿的能力。

教师观察:

原来想用小包摆摆样子的家长,特意为幼儿买了新书包;偶尔幼儿忘记背书包家长特意回家拿了送来;回家整理时,家长会主动提醒幼儿整理好学习用品。

管理学习用品计划书的实施,幼儿行为有计划、能持续的特点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自理能力,学会了卷铅笔、理书包,幼儿从开始的学做小学生的好奇逐步向有信心做好小学生发展。

小资料4

英国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

1。减少儿童环境经验的不联系

·为学前和一年级儿童提供大小、尺寸合适的设备和桌椅等。

·为儿童提供不干扰他人活动的空间,也可以使儿童有独立活动的场所。

·使一年级儿童的教室尽量靠近厕所。

·入学前帮助儿童熟悉他要去的小学,观看小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多次进入校内。

·逐渐引导新生熟悉教室外的环境。

2。减少学前和小学在课程方面的不连续性

·了解学前儿童对迎接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准备程度,并向学前儿童介绍一些将要在学校遇到的活动。

·家长给儿童准备纸、铅笔、彩色笔、颜料、剪刀等,帮助他们熟悉图书和故事。

·在入学初,安排儿童上半天课和在学校吃一顿点心,以防止儿童过分疲劳,提供退出活动和旁观的机会。

·逐渐增加新鲜、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以保证刺激性。

·逐渐引导儿童开展一些新活动,如体育活动,允许他们在安全的地点观看他人活动。

·鼓励家长指导儿童正确地活动,特别是帮助儿童识字和计算,向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

3。克服班集体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把初入学儿童同其他年级分开,使他们先认识同班同学。

·允许初入学儿童在不同于其他班的时间到校和离校,以避免拥挤。

·逐步地带领初入学儿童参加班外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会等。

·允许初入学儿童接近熟悉的同伴,在游戏活动时指定固定的年长儿童帮助他们。

·在游戏场等地方,为新入学儿童创设可退避的场所。

·在集会等场合,把新入学儿童安排在能看见其他儿童的地方。

·在陌生的情境中,如集会时或游戏时间,班主任不要离开现场,要坐在儿童容易看见或接近的地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