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答案 >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5页)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5页)

32。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

33。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等等)。

34。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

35。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

36。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37。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38。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39。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时间

40。制订计划和完成计划。

41。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42。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做好适当的准备。

43。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44。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45。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46。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单位(早晨、昨天、小时等)。

47。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轻、年老、一会儿、长时间)。

48。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

49。观察季节的变化。

(引自《活动中的幼儿》,[美]戴维·P。韦卡特著,郝和平、周欣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小资料3

蓝天下的“课程”

文柯秋桂

早上,较晚起床,虽知搭档会照顾一切,仍怀着一颗迟到的心忐忑不安地冲进校园,远远地看到施纬正躺在大石头上,仰着头看天空。看到老师,施纬大声地喊:“老师,你过来看!”强压住心中的急切(因为有教室工作等着我去做)勉强自己爬上石头。咦!原来任廷、纲之、安迪也躺在这里,甚至连小不点儿雅涵,不知用什么方法,竟然也能爬上来躺在那里唱歌。

深吸了一口气,放下心中的急切,我也学他们躺下来。哇!好清好蓝的天空,几丝白云像婚纱的裙摆般凝止在天空,远处观音山正罩着一层蓝蓝的薄雾,白鹭鸶在淡水河上低低地飞着……好静、好美、好悠闲,转过头来看看孩子,一位正托着头跷着二郎腿看天空,一位在看书,另外两位则低声说话。察觉到我正在看他们,雅涵回过头来,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告诉我:“老师,好美哦!”我感受到孩子们正静享这蓝天下的时刻。

怀着实验的心情,我决定改变早上的课程,看看孩子们能发展出什么……约莫20分钟后,石头上的几位大孩子自然地聚在一起,跑到沙水区去玩沙了。几位年纪相仿的三岁孩子也手牵着手,一对对地在草地上散步。我尝试地放了两大片三夹板在草地上,他们自然地坐下来聊天。这时,较大的任廷突然跑到教室里抱了棉被、枕头出来,其他几个孩子很快地也进去抱了一大堆棉被,他们把棉被铺在板子上,躺在棉被里,开始高兴地玩捉迷藏。不知道是谁的提议,孩子开始找树枝、树叶……很快地,有的孩子当医生,有的孩子当病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在没有纷争下和谐地达成协议),开始玩起医生病人的游戏。

整个活动前后进行约50分钟,中间虽然有被岔开中断的现象,然而还是绕着医生这个主题玩。比起前阵子,老师刻意为他们布置的娃娃家“医院”主题,孩子此刻发展出来的内容实在丰富得多,在没有大人的设计下,没有道具的供应,甚至没有情境的安排,他们竟然能玩得这么多,这么好,实在令人惊讶!而更奇妙的是,他们没有争吵,他们不需要抢着要针筒、药粉……因为随处都有树枝可以当针筒、有树叶可以当药粉。孩子自由活动一直进行到11点多,户外阳光已十分炙热,孩子们才陆续地进入室内,老师开始随机进行一些静态的活动,当天教室内的气氛显得和谐而宁静。

目睹整个上午孩子们发展出来的活动,并反观自己心中的调适过程,我有着很深的感触。从一开始的急切不安,到学着孩子放下自己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其间心情有着截然不同的转变。想想自己的生活似乎已经被日常生活的步调与计划制约了,远不如孩子那么贴切地享受生活。由于心情的放松,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间去观察了解孩子,孩子们的互动过程也给予我很大的冲击。在教学流程安排中,我常常把时间分成几个片段,让孩子在每一个片断中依照我的计划去作息,这其中我或许会考虑孩子的体力、专注力及动静的安排,然而,每个孩子的个别需求又是如此地不同,勉强孩子依照大人的计划共同地去作息,对于这一群以自我为中心,正在发展自己(兴趣、专注力、判断选择以及人际相处等能力)的幼儿而言,是否会让他们失去了些什么?面对这一群有着无穷活力、无尽潜力、善良可爱而又深具个性的幼儿,此时此刻,我内心最深的声音是顺应孩子、陪伴他们自由满足地探索、发展与体会珍惜当下的师生关系,这些实在是远比不停地要求他们、僵化地为他们规划设计,营造成一种看管式的师生关系来得自然、踏实而愉快呢!

(引自中国台湾《成长》杂志,1990年第3期)

小资料4

早期教育方案质量的多维视角——由下至上的视角

文[美]丽莲·凯茨

一个(课程)方案效果的实际和真正的预测结果就是每个参与儿童日常所体验的生活的质量。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说,如果儿童对一个方案的主观体验都是其效果的真正决定因素的话,对方案质量的有意义的评价就会要求回答下列核心问题:天天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的儿童感觉怎么样?推测一下每个儿童会怎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是不是总是感到受欢迎,而不是感到受约束?

(2)我是不是总是感到我和同伴们在一起,是这里的一员,而不是另一个群体的人?

(3)在这里,我是不是总是感到被成人接纳、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指责或被忽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