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 四如何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第1页)

四如何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第1页)

四、如何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案例1】

小贝最喜欢玩娃娃家了。吃完饭,她走进娃娃家,先是看着墙面上“我爱我家”里的全家福,这让她感到特别安全。照片上,小贝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妈妈在一侧扶着,她开心地笑着。她看着自己的照片,脸上露出轻松的微笑。然后她又跑到小床边,抱起娃娃,摇来摇去哄宝宝睡觉:“宝宝乖,宝宝好好睡觉,将来长大个。”

【案例2】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天孩子们都聊着收到的新玩具、新裙子、妈妈带去哪里玩,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于是老师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节日创设了六一主题环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六一节的来历吗?六一节的时候我们都怎么度过呀?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是怎么过六一节的?我们来装扮一下我们的教室,让它有节日的气氛好不好?”“老师,六一节的时候能收到礼物、好吃的,还要唱歌跳舞呢!”“老师,我家有彩色纱巾,可以把教室变漂亮。”“老师,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怎么过节呀?”第二天,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从网上搜集了很多世界各地小朋友欢度六一的图片,有的还带来彩纸、纱巾、玩具。我们把图片剪裁好,粘贴在墙面上;还请孩子们在彩纸上画上各种小花,小朋友们画得可认真了。心心极力要求把她的玩具也贴上去,让其他人都能看到。睿睿出主意:“纱巾可以装扮小舞台跳舞。”“只有纱巾还不像舞台啊!”有的小朋友说。“那我们一起拿废旧纸盒做吧!”“好主意!”孩子们把彩纸粘贴到奶盒上,最后由老师拼摆到墙面上。一个鲜艳美丽的小舞台背景就做好了,孩子们高兴地在前面表演着节目。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为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必须遵循安全、适龄、审美、趣味、多样、参与、教育、启发、创造、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则。

1。安全原则

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原则包括环境本身的安全和环境布置蕴含的安全两个层面。

(1)环境本身的安全。幼儿的安全既包括身体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

①身体安全。在创设环境时要保证幼儿所处的环境不会对其身体造成伤害,要注意玩具、悬挂物、墙饰、活动器械等的安全性。多数幼儿园的室外环境中都会有大型玩具器械,这里常常是孩子的乐园。所以在考察大型玩具时,不能只看它们是不是好玩、色彩是不是鲜艳,更重要的是看这些器械是否安全。例如,有没有尖锐的棱角、是否适合孩子身高的要求等。室内的环境布置也同样要考虑这些因素。有的幼儿园在幼儿活动区的墙面较低处(幼儿可触及的高度)安装插座,同时又提供金属玩具,这就使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存在触电的危险,应尽量避免;有的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室的窗台较高,幼儿无法通过窗户直接看到室外,导致很多调皮的幼儿一旦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会爬上窗台,这也是一种安全隐患。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幼儿园应创设浅显易懂的环境让幼儿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安全教育。例如,“我是交通小卫士”“车来车往,注意安全”“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等安全教育活动,能够大大促进全园师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知识的增长。

②心理安全。幼儿园环境创设还要满足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使幼儿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而不是观赏者。在日常教育中开展相应的教育主题墙饰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案例1中的小贝从墙面上“我爱我家”里的全家福,感觉到了温馨舒适,获得了心理安全,这对幼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是心理安全的一个方面。此外,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方式等都会对幼儿心理发展以及是否能够获得安全感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环境布置蕴含的安全。要安全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除了考虑不使用尖锐的钉子,悬挂饰品都以轻柔、漂亮的物品为主,悬挂高度略高于幼儿视线等因素外,需要考虑的其他安全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幼儿园环境不能有污染,不能使用含有有毒物质、有放射线或释放有毒气体的装饰材料和物品,确保材料、工具、物品、设施等安排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有幼儿参与的活动中,教师要细心安排、耐心指导、严格监督,把好每一关,随时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到实处。环境创设中不要使用不达标或质检不合格的装饰材料;严禁使用含有害物质或释放有害气味的化学材料制作教、玩具和装饰物等;不要让幼儿单独接触和使用具有潜在危险的工具、物品等;水、火、电、煤气等有关设备器材的安装保管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应将急救工具和安全设备放置在合适的地方。每当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或操作活动时,应预先做好保护措施。

总之,在环境设计、制作过程中,要细心组织、认真安排,制订周密详细的计划,坚决消除一切安全隐患,让幼儿拥有一个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环境。

2。适龄原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年龄小的幼儿往往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事物,对具体和感性的事物很感兴趣;年龄大的幼儿随着思维的发展,更愿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环境创设方面,创设者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材料。小班幼儿协调能力较差,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富有生活情境的活动环境,如在屋顶挂上风铃、气球等形式多样的悬挂物,让孩子们去听去看,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中班幼儿观察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具有多种层次的活动环境,如在“认识时间”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图片排序等;大班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活动环境的布置要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可以逐渐让幼儿亲身参与周围环境的创设。因此,在环境布置的细节中应该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性,环境要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3。审美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人们也已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园环境除具有功能性外,还应该具有美的特点。审美原则就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按照对称、均衡、和谐、变化与统一等规律,色彩要鲜明、协调,有主调。这样装饰才能给人以美感,才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美是环境的合理布局,是色彩、灯光、功能性等诸多因素的协调与人的审美情感的统一。幼儿时时刻刻生活在周边环境中,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要让孩子们看到世界是美丽的,他们的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是美的,是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眼睛在纯美色彩的无数次浸染之后,变得懂美、爱美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在无数次欣赏之后,变得纯净美好起来。[1]因此,环境创设首先应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的人物或动植物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童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4。趣味原则

(1)从幼儿认知特点出发。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环境创设必须充分考虑学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从幼儿认知特点出发布置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从而增加环境创设的价值。比如,墙饰的内容和形式要充满童趣,对幼儿才有吸引力。案例2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关于“六一”的主题墙,孩子们积极参与并热烈讨论,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若是取材于幼儿亲身经历的周围生活,或者为他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等,幼儿会感到亲切,也会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形象适度夸张,不板着面孔说教,形式生动活泼,色彩鲜明,使幼儿如亲临其境一般,这样的墙饰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然而,有很多教师在创设环境时,由于过分重视功能性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在很多农村幼儿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干脆直接把幼儿园布置得如小学活动室一般,不懂得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合理利用;亦有可能是教师的教育观出了问题,认为环境无关紧要,幼儿应该多学知识。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环境创设中应充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时期,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往往受兴趣支配,而兴趣的产生主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幼儿年龄越小,越缺乏活动的目的性,情绪越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会做意志上的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积极刺激。因此,只有环境创设的内容、活动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儿的需要,使他们能接受并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必须结合幼儿兴趣进行,以环境创设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整个环境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增加竞赛性环境创设则更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竞赛性活动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积极活动,也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幼儿活动中被最广泛地运用。可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引导、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兴趣随时会改变、操作行为也同样短暂,故在环境创设时,在造型、色彩上更应注重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永远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因素。采用色彩鲜艳的物品及充满童趣的卡通形象制作物来装饰,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幼儿百看不厌。联系主题进行相关环境的补充、完善,通过这些“变”带给幼儿新鲜感,可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生成提问,使幼儿的学习进入主动求知状态,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可以自发地围在一起,比比谁的作品好,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此时,环境引起的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和认知方面的作用。当他们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甚至相互议论和争议时,是幼儿主动参与的体现。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主体,对所创设的环境产生兴趣,教师的引导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师幼互动,增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从幼儿的审美情趣出发。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不管是建筑物、陈设、家具、运动娱乐器械等设施的造型,还是墙饰、景点的色彩等都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其造型也要有童趣特征。童趣是幼儿园的核心灵魂,不重视它,就无法吸引幼儿去关注幼儿园的一切,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就会阻碍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作为环境创设者,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审美特征,要尊重、理解幼儿的欣赏需求,主动寻求并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视觉感受的形象造型、色彩及环境氛围。例如,室内外家具、陈设和装饰品的造型要有情趣,注重艺术性、夸张性,尽量采用幼儿喜爱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处理;造型要奇特,有趣味,有生命力;色彩要鲜艳、明快,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墙饰内容不能枯燥乏味,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并能唤起他们去认识、去了解、去想象、去创造;建筑等造型要富于变化,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精心创造令幼儿百看不厌的理想环境,才能使幼儿在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5。多样原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