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数学教育活动 > 第二节 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1页)

第二节 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1页)

第二节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一、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步骤

(一)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步骤

1。材料的投放

区域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因为不管是自然角、种植角,还是活动区、发现室里面的科学材料和工具,都是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物质前提。所以,进行区域科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环境的创设,除了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之外,还要选择适宜的物质材料进行投放,步骤和方法如下:①确定科学角区,根据角区的内容侧重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要讲究多样性、结构性、层次性和趣味性。②选择适宜的空间,设置材料橱柜,按照材料的类别有序摆放。师幼共同参与角区材料的收集准备和分类摆放工作,材料的摆放要有序。③制定科学角区的操作规则,进行科学角区的日常管理。师幼共同管理,并遵守科学角区的操作规则。④根据教学内容的加深扩大、偶然事件的兴趣转移等原因及时更换和调整材料。

2。细致的观察

在区域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细致的观察,因为区域科学活动不同于集体科学活动,它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教师转到了活动的后台,做起了默默的观察者。幼儿在进行区域科学活动时,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情况,及时发现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幼儿所遇到的问题。观察的项目有以下几个:观察不同幼儿的兴趣所在,统计幼儿进行某种活动的频率和参与情况;观察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做好幼儿科学能力的评估,适当给予指导;观察幼儿的新问题,帮助幼儿及时抓住探究机会;观察幼儿的困难问题,加以提示促进问题解决。

3。巧妙的引导

教师的引导是一种间接的引导,需要做到巧妙。在探究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问题之后要进行巧妙的引导。如发现幼儿对天平很感兴趣,但是对天平总是不平衡的现象产生了疑问,教师及时介入用提示的方法引导幼儿去尝试实验。巧妙引导的主要方法有: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提出观察性的任务;根据幼儿的疑问适时提出实验性的任务;根据幼儿的困难适当提出尝试性的任务;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提出挑战性的任务。

4。科学的总结

在幼儿通过尝试、探究一步步揭开问题谜底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地加以引导和总结。教师要指导幼儿自己说出问题的答案,并加以总结。总结这一步非常重要,这是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结果的处理。方法有:利用幼儿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利用幼儿的行为进行总结;利用材料呈现的结果进行总结。

(二)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具体组织与指导

1。自然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让学前儿童成为自然角投放和管理材料的主人。

自然角材料的投放可以让全体幼儿参与。学前儿童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拿来自然角与同伴分享。自由选择材料投放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应该让学前儿童参与自然角的日常管理,让他们自己讨论选择活动的办法和管理规定,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自然角的活动与管理。

(2)给学前儿童自由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在观察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学前儿童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特点,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很多不同寻常的问题。教师要为儿童的发现提供支持,就要给他们一个自由选择和探索的空间,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或许一瞬间就有发现,或许一段时间才会有发现,这就需要教师给学前儿童一个能够发现问题的合理时间。

(3)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启发性地指导。

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点存在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对小动物充满兴趣,有的则偏爱种植绿色植物。学前儿童在自然角中表现出不同的探究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前儿童的兴趣有时候会随着外部刺激物发生变化,当他们的兴趣转移时,教师更应适时调整,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当然,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区别指导的深度。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将问题逐步深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采取启发性诱导,设置简单的问题让其去探究。

2。种植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丰富学前儿童活动的经验。

在种植角,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种植多种植物的活动,以丰富学前儿童的种植经验。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将种植角具体划分为多个种植区,如农作物区、蔬菜区、果树区、花卉区、绿植区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种植的内容,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及时更换种植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种几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享受植物长成的喜悦。幼儿通过亲身劳作,加深了对各种植物的认识,丰富了科学种植的经验。

(2)鼓励学前儿童的合作与交流。

学前儿童在种植角可以通过合作,一起种植喜欢的植物,在彼此交流中,丰富对各种不同植物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前儿童在种植角的合作和交流,因为种植角一般设在幼儿园室外,有较大的场地,可设置多样的种植内容,为学前儿童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种植一般包括多个步骤,如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这一系列种植程序需要学前儿童的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种植不同植物的幼儿相互交流,通过彼此欣赏各自的植物还可以增强幼儿的种植知识和经验。

(3)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科学活动环境,还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及时启发下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及时抓住加以引导,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促使幼儿积极寻找答案。如幼儿发现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各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并进行统计,得出种植角里植物叶子形状的几种类型以及属于每一叶子形状类型的植物。

3。科学活动区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激发学前儿童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儿童天生就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积极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寻找答案。对于科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材料和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吸引幼儿的兴趣,通过进一步设疑加深和巩固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自由探究,及时抓住他们在观察和探究中萌发的问题,利用问题的设置引发学前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参与不同内容的科学活动。

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前提,所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格外重要。在宽松、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学前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尝试操作和探究。教师要为学前儿童提供自由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主动、无限制地进行尝试和探索,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前儿童根据不同材料选择多样化的内容,让幼儿参与不同内容的科学活动,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体验和情感。

(3)尊重学前儿童的问题,重视个别化的引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