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 > 第三篇 就业指导篇(第1页)

第三篇 就业指导篇(第1页)

第三篇就业指导篇

第七章求职过程的指导

第一节就业信息的收集

一、就业信息的含义

就业信息是指求职者利用各种渠道获悉在一定的时空和条件限制下招聘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情况,是经求职者理解、加工处理后用以作为择业参考的消息、知识、资料与情报。主要包括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法规、就业途径、行业信息、用人信息等。

就业信息作为求职的重要依据,是求职者就业择业的基础和起点,关系到求职择业能否最终实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求职过程中,谁收集的信息越及时、越全面、质量越高,谁的视野就越开阔,求职的主动性、把握性就越强。因此,毕业生在开始求职之旅时,首要环节就是关注就业信息,并且逐步培养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以及运用的能力,为成功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

信息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才得以传播,让人感知。收集就业信息,关键要掌握并且畅通信息渠道。当前,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

(一)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主管部门分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为了组织协调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会通过各类信息载体如校内就业网站、职业网络教育系统、就业指导刊物等及时发布国家、省、市有关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法规信息、行业信息、用人信息、招聘活动信息、就业讲座等一系列最新动态。到校园招聘的企业也通常会把用人信息发布在校内的就业网或BBS上,这类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针对性比较强。为此,随时浏览校内的招聘信息是首要的选择。建议求职者列出一份高校就业指导网的清单,筛选出与自己有同类专业的院校,及时跟踪。校内各院系(专业)学生工作办公室,为了提高就业率,常常通过本院系校友等各种社会关系资源,积极主动提供对口的就业信息给本院系(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到学校选录毕业生所依赖的主要就是这两个窗口。通过学校主管部门收集就业信息,特点是及时、准确、可靠、针对性强,是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主渠道。其不足之处是僧多粥少,竞争比较激烈。

(二)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人才信息网将近2500个,许多大中城市已基本实现网上求职、网上招聘。除了学校自建的就业指导网站提供的大量高质量的信息外,利用网络收集就业信息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从专业的求职网站上查找信息。比如南方人才网、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毕业生注册登录后,即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职位搜索引擎或订阅免费招聘信息,填写个人资料后就可以直接外发简历。二是从各大搜索引擎上查找就业信息。大家不妨使用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搜索查询比较简便,仅需输入关键词并敲一下回车键,即可获得相关信息。假如查询结果条目太多,需要缩小搜索范围,简单方法就是添加搜索词,且各搜索词间用空格分开,又或者在结果中输入第二个关键词进一步搜索。此外,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查阅到几乎所有就业指导网站。三是门户网站招聘专区或用人单位网页招聘通告。例如搜狐、21世纪、新浪网的招聘频道,阿里巴巴网也常提供招聘信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或国有大企业如IBM、通用、微软、松下、宝洁、移动、联通等公司,也是直接在公司网站发布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必须登录注册填写中英文简历。这本来就是对求职者的一大考验。通过这种方式,求职者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内部管理。四是各类求职QQ群、MSN、泡泡等聊天软件和论坛。这些一般都是求职者群体建立起来的,其目的在于信息资源共享。求职者可以适当挑选加入,不仅可以获得大量就业信息,也可以获得成功就业人士传授的就业经验、面试经验、考试经验等信息。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值得推荐。网络是当前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的首选渠道,网上求职正以其开放、全面、快捷、节约的特点粗具规模。不足之处是网上常夹杂着虚假或过时的垃圾信息。

(三)人才招聘会

人才招聘会除了有学校自己组织的招聘会,更多的是外面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招聘会,这些招聘会具有时间集中、地点相对固定、信息量大、双方面对面接触的特点,是毕业生获取大量就业信息并且进入直接面试状态的难得机会。求职者通过招聘会收集信息时,应注意主办单位、招聘会类型、规模、服务、费用等。例如郑州东区的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北京的大型人才交流中心、广州的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每周都会举办大型招聘会,经常是人山人海,求职者要排队才有机会接近招聘单位,无法一一直接面试。因此,求职者要准备本子,记录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联系方式,以便于进一步跟踪。求职者通过这类招聘会不仅可以直接收集许多不同类别的就业信息,而且能和用人单位直接洽谈达成和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其不足之处在于一般都要收5~20元之间的门票,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

(四)社会关系

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获得就业信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身边的家庭成员、亲友、师长、校友等社会关系,建立一个广泛的就业信息关系网络。毕业生手中的资源有限,社会经验也较肤浅,家长或长辈则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社会交往广泛,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多,容易提供适合毕业生要求的信息,并且在帮助了解就业信息或推荐就业时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因此毕业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多数教师都拥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人脉资源,不少还与校外的研究机构、企业、公司等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价值较高,也比较对口,可以说这是一条获取就业信息的捷径。校友会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许多高校会定期邀请校友举办交流会、讲座等,这些校友多数是比较有成就的人士,毕业生可以向他们咨询就业的相关信息,自我推荐。他们通常都会提供用人单位信息。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策划活动,邀请校友参加,一方面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你,了解你的才干。当然,这些都需要靠平时人际关系的不断积累,大学期间要学会做人与处事,处理好与师长、同学、校友之间的关系,真诚待人,善于表现自己,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才华、性格、特长、爱好等。他们都会看在眼里,一旦有适合你的工作,都会主动推荐。通过社会关系收集到的就业信息一般都比较可靠、及时,针对性强,价值相对也比较高。

(五)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有利于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工作情况和工作要求,主要的是可以获取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这种信息具有全面性、准确性的特点。比如《南方都市报》、《新快报》、IBM等大公司都会招大二、大三的实习生,这是大学生推销自我,赢得用人单位好感与信任的最佳场所。表现出色的学生,用人单位都会优先考虑录用。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寒暑假、业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适当做兼职、到各单位挂职锻炼,体现出你的才华、能力、忠诚度与敬业精神,同时要了解就业形势、行业情况、职业发展机会、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及内部管理等,为日后的择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各种大众传媒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是收集就业信息的传统渠道,一般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招聘信息,便捷、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信息量大、可信度强、省钱省时、选择机会多是其特点。毕业生通过这些媒介,可以很容易就掌握大量就业信息。比如河南的《大河报》招聘专栏、《广州日报》的“求职广场”、《南方都市报》的“英雄会”、《广州青年报》的“前程周刊”等媒介。

求职者最好是将感兴趣的、符合自身需求的招聘信息剪切下来,可以省去许多翻阅时间。缺点是广告篇幅有限,无法深入了解招聘公司的背景及相关信息,且多数单位要求你必须先寄送简历,谢绝来访。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也不排除骗人的信息,涉世未深的毕业生要尤其注意。

(七)电话查询

城市“黄页”是发掘潜在就业信息的最佳渠道,一般都可以通过电话查询完成,主要有两种方法:

1。城市电信部门的求职专线是求职者电话查询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此类专线,还向使用者提供有关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及招聘洽谈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缺点在于电话查询信息费用较高,求职者要先清楚支出。

2。查清楚意向公司的联系方式,直接电话查询,了解情况。打电话过去咨询或自我推销,通常都会遭到拒绝,所以求职者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勇气。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的热情和主动也许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

(八)人才中介代理机构

人才中介代理机构提供的就业信息多数是面向有经验的工作者,但仍不失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补充渠道。目前国内、省、市、区相继建立了劳务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主要业务是办理人才交流登记、户籍档案挂靠,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为求职者做好中介服务,从而赚取服务费。人才中介机构的就业信息量大、复杂多样,毕业生一时难以筛选,往往委托中介机构帮忙就业,提供就业信息,这虽然很便捷,但是求职成本最高、投诉最多、成功率相当低。因此,选择人才中介机构收集就业信息一定要谨慎,要选择实力好、声誉好、效率高、专业性强,得到有关部门许可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当前,有不少中介公司为了赚钱,常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设置陷阱坑害毕业生,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病急乱投医是不可取的。现在网上常公布黑中介、骗子公司的名单,求职者可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入查询,即可了解情况,对把握不准的公司也可以采取此种办法。

综上所述,就业信息有多种来源,各种来源的信息是互补的。每个信息渠道各有特点,毕业生要熟悉掌握,灵活运用,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求职者,应当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收集求职信息的渠道,降低求职成本。

三、就业信息收集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要求求职者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去收集有关的就业信息,要求小放大,避免打游击战,集中力量向制定的目标前进。

(二)计划性原则

收集就业信息必须制订相应的计划,确定收集范围,分区域、分门类进行收集,广撒网又要兼顾重点,讲究策略,要根据就业信息的反馈渠道及时调整计划。

(三)连续性、系统性原则

求职者要获得最终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就得做个有心人,综合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完整地、连续地收集大量零散的资料,并注意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间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密切联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