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期末考试 > 第一节 创业的内涵与意义(第1页)

第一节 创业的内涵与意义(第1页)

第一节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一、创业的内涵

(一)创业的含义

创业是什么?如何理解创业?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很多人困惑。实际上,对于创业的理解,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可谓众说纷纭。

从词源学方面来看,“创业”一词,在中国文化里出现较早,如:《孟子·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我国《辞海》对创业的定义是“创立基业”;《新华字典》对创业的定义是“开创事业”。由此看出,中国文化中的创业泛指一切开创性的社会活动,即“开拓、开创业绩和成就”,包括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与“守成”相对应。现代社会所讲的“创业”概念,则源于西方文化的Entrepreneur(意为企业家、创业者),多从经济学方面来理解。在此意义上,创业与创业者是密切联系的一对概念。

从经济学方面来看,创业是指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而创办企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财富的过程,或者说创业是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以谋求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或活动。因此,创业可视为创造企业的过程,其意向集中在经营活动与财富增长方面。但就具体定义而言,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

斯蒂文森(HowardH。Stevenson,1989)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式,即对机会的追逐,与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并且进一步指出:“创业可由以下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管理和回报。”

蒂蒙斯(JeffryA。Timmons,1999)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的,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郁义鸿等学者在《创业学》一书指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则认为: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在当前的经济学领域,尽管各学者对创业的具体定义各有侧重,但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创业分为“狭义的创业”和“广义的创业”。

“狭义的创业”,通常指自主创业。自助创业又称独立创业,是指创业者个人或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是指转变择业观念,以资源所有者的身份,利用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和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社会经济单元。自主创业,简单地说就是对创业机会的发现、捕捉或创造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自主创业的主体是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需要创业者拥有关键资源或者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创业过程相对复杂艰难。

“广义的创业”,不仅指自主创业,还包括岗位创业。岗位创业是指在现有岗位上顺应时代发展和岗位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通过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和建树,并为岗位提供者尽可能多地创造财富,实现开拓性的就业。因此,创业并不仅指当老板、办公司,直接就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将工作平台作为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努力发展,进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一种创业。

在本书中,“创业”主要指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一些有理想、有胆识的大学毕业生放弃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发展,而是为自己开辟一条择业新路,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质上是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只做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的开拓者。目前,虽然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还为数不多,但它代表了一个方向,引领了一种新的就业潮流。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既不同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干部职工的“下海”,也不同于在校期间的专业性比赛或科研设计,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并要求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其自我价值。

(二)创业的特点

创业作为人们发现机会创造财富的社会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造性。创业是一个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即通过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社会某种需要的过程。因此,拥有或继承前人的事业,管理已有的企业都不是创业。创业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事业,也许这项事业别人已经尝试过,虽然他也可以借鉴、模仿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他必须从头做起,这就充分体现了创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2。自主性。创业是运用自己的资本、知识与技能,自主进行产品开发、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过程,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行为。在这个活动中,创业者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靠自己力量开创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另外,创业作为个性化的创造性行为,也是人们自立自强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价值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3。实践性。创业不是纸上谈兵,不能仅仅停留在研讨和描述的层面,实践性是创业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创业活动向前发展。而创业的最终目标也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经过社会风雨和商场火海的洗礼才能实现。因此,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易获得创业的成功。

4。风险性。创业是一个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并创造价值以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虽然可以借鉴、模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和方法,但对创业者来讲,仍然面临很多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有多种形式和来源,例如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会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5。专业性。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都是经营单一项目或产品,其专业性比较强。当创业者发现自己所经营的项目或产品在供求关系上达到饱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开发新产品、新项目,以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6。求利性。创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过程。创业者尽管会有各种不同的创业动机,但追求财富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最原始、最直接动力。如果没有利益的追求,人们就不会甘冒风险去创业。无论创业者采取什么手段或方式创业,其目的只有一个——获取利润,这是创业的共性。

(三)创业的类型

创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按照创业动机,创业可分为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生存加机会型创业;按照创业主体的不同,创业可分为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失业者创业、退休者创业、残疾者创业、辞职者创业、兼职者创业;按照创业项目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知识服务型和体力服务型;按创业风险的类型不同,创业可以分为依附型创业、尾随型创业、独创型创业和对抗型创业;按创业的周期划分,可分为初试创业、二次创业与连续创业;按新企业建立的渠道不同,可以分为独立创业、企业内创业和脱离母体创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独立创业、企业内创业和脱离母体这几种常见创业类型:

1。独立创业。独立创业可能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发现了很好的商业机会,个人独立性不愿受别人管制,失去原有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组织内部的官僚作风或个人发展前途感到无望,受他人创业成功的影响和激励等。

独立创业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刺激。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的想象力和能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必忍受单位中官僚主义的压制;创业者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不会有人指手画脚和发号施令;创业者可以从多个方面接触社会,同各种人物打交道,从事各类工作,经历各种感受,而不是日复一日地从事单调、乏味的工作;创业者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财富,奠定人生的物质基础,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万事皆有两面性,独立创业具有吸引人的各种魅力的同时,其风险和难度也很大。比如创业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经验和支持,这就需要创业者费尽周折去筹集所需资金,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还要竭尽全力寻求各方面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独立创业本身还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创新型创业、从属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