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职教案 > 四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第1页)

四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第1页)

四、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出主题

自我意识是关于“我”的意识,这个“我”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如“我的爸爸”“我的玩具”“我的优点”“我的汽车”“我的家”“我的手”“我的书”……在导入部分,主要通过选取幼儿感兴趣的素材和活动形式吸引幼儿与主题发生关系,激发进一步研究主题的愿望,如“不一样的我”“我的名字”“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很高兴”“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成功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我是好孩子”“我能做什么”“我欣赏我自己”“我的优缺点”“我的自画像”……

(二)引导幼儿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追求。“我”的认识逐渐清晰,是随着幼儿的成长,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的。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这三方面的教育入手,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其中,在社会自我的认识中,要让幼儿理解人人须遵守、服从社会与集体规则;在鼓励幼儿保持个性的同时,要培养其合作意识;防止幼儿高估自己或贬低自己。

拓展阅读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

一、引导孩子认识现实中的“我”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让孩子对现实中的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例如,父母可以用日记、摄影、录像等方式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与过去的“我”比较,从而认识到“我”是否有所进步;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比较,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差别,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等。

二、引导孩子认识他人心目中的“我”

孩子最初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他人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父母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和印象,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然,父母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权威,给予孩子正确而积极的评价,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有时候故意说错一件事情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者一个孩子知道的故事。例如,有一天特别晴朗,万里无云,父母却故意说成“今天天气真不好,看样子快下雨了”,然后看看孩子的反应如何,看看孩子能否发现父母的错误。这样的练习能够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逻辑智能。

四、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家庭成员的情绪变化,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从而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另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看看自己的各种表情及情绪变化,或者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孩子在本子上画出不同的表情。

五、教孩子正确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孩子就会形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的个性;如果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大、狂妄、目中无人。因此,父母有必要教孩子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六、修正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父母平时还可以多与孩子谈谈心,给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机会,鼓励孩子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梦想。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父母就应该及时进行引导,修正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例如,孩子形容自己是一个动作慢吞吞的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你是一个做事情不急不躁的人,不过在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也能够加快自己的速度赶上去的。父母这样评价孩子,不仅认同了孩子的优点,还对孩子提出了一些期望。

七、告诉孩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父母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认识自我,还应该让孩子认识他人,认识集体和周围的世界,要让孩子学会在群体中活动,并且看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除了“我”,还有其他人,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跳出自我的局限,对于孩子日后进入社会将起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一个能够认识自己的孩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情商,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三)组织幼儿表现自我

在幼儿已经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教师要多创造良好气氛,使幼儿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自由表达和交流,用小组讨论、团体活动、角色游戏等教学策略,把这些认识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盥洗、进餐、午睡、如厕……看似很琐碎,却有很多教育契机来培养幼儿的正确自我意识。针对这些可以开展一些竞赛,如看谁穿衣服快、叠被子叠得好之类,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理能力。另外,还可以制定值日生制度,教孩子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整理床铺……尽可能让缺乏自信的幼儿做这些,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其他幼儿看到这类幼儿的进步,从而使这类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还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变化(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情绪情感等),并鼓励幼儿把这些认识表达出来、表现出来。

(四)强化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用正确的方法表现自我

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尊、自信、自强、自控、热情、大方、抗挫能力强、遇事冷静分析等。通过引导幼儿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优点、改进不足,最终总结出准确的自我认识及恰当的自我表现的方法。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和鼓励。例如,开展“我们长大了,学会了好多本领,当看见妈妈上班忙时,你应该做些什么呢?小朋友有困难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拓展阅读

各年龄班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指导[1]

一、小班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指导

续表

二、中班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指导

续表

三、大班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指导

续表

内容回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