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问题四 幼儿教师如何与同事或幼儿家长相处注意人际交往的角色意识(第1页)

问题四 幼儿教师如何与同事或幼儿家长相处注意人际交往的角色意识(第1页)

问题四幼儿教师如何与同事或幼儿家长相处?——注意人际交往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除了要面对日常繁重的工作,还要具有人际交往的角色意识,正确处理好与家长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的同事关系可以促使幼儿教师在工作能力或技能水平上得到促进和提高,在思想和生活中得到关心和帮助,在精神和心理上保持轻松和愉快。同时,它还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规律,采用适当的方式,建立健康、融洽、亲密的同事关系。那么应该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呢?

一、真诚相待

“真诚”就是真心与诚实。幼儿教师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女性的特质是温柔细致,却也十分敏感,女教师之间容易产生一定的同性相斥的交际问题。女同事之间相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各种原因互相猜疑,心里出现了疙瘩。因此,应该尽量找机会,开诚布公地解释清楚误会、避免互相猜忌。同时不因别人能力强而产生嫉妒,也不因别人能力弱而冷落他人。

二、友好相处

幼儿园中的工作实际上表现为一种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培养和教育幼儿,让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是幼儿园全体教师共同的愿望和事业,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完成。合作需要气氛上的和谐一致,和谐的起点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与人为善、友好相处是幼儿园建立愉快、和谐氛围的基础。在与同事交往中,如果发生原则上的矛盾,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绝不退让;若是产生名利上的纠纷,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发扬风格谦让;若小事引起的矛盾,最好能互相宽容理解,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要让三分”。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宽宏大度是化解人际危机的良方。

三、加强交往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把喜欢的感情投向周围与自己有直接交往的对象,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时空接近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非常有趣的实验,请被试者将看过的陌生人照片按喜欢程度排序,结果发现,照片被看过的次数愈多,被排在前面的机会也愈多。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些活泼好动、性格大方的教师往往更受人关注和喜爱,而内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的教师常常落得“清高自傲”“孤芳自赏”的“美誉”,这些全是因不了解而产生的疏离。因此,幼儿教师应多参加一些活动,增进同事间的了解,与大家打成一片。如见到同事要常打招呼,谈谈工作、拉拉家常,易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乐于助人

人世间,没有一个人能脱离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学会走路,没有一个人能不需要别人的支持而正常生活。但是,如果你不爱助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积极的帮助,更不要谈配合工作。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说法,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或交往是朝着减少代价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帮助了别人,同时也等于帮助了自己。从现实上来说,这种帮助是互利的、经济的;从精神上来说,这种帮助是关怀的、人道的,帮助别人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能满足他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把助人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事之间的友谊就是从这种相互理解、互相帮助中开始的,也是靠这种理解和互助去维持和发展的。

五、处世低调

尽管能干聪明的人似乎比平庸的人更令人赞赏和喜欢,但是人们对于能力强的人的态度常常出人意料,如《三国演义》里的杨修,能力很强,却令曹操嫉恨不已,最终将其杀掉。心理研究也表明,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积极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欢迎的人。原因就在于,当一个人超凡的才能令人可望不可即时,人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就会对他敬而远之。幼儿园中也是如此,如果某位教师能力出众,又很爱出风头,特别受到领导喜欢,这位教师就有可能被其他教师排挤、疏远。那么,这位教师究竟该如何与同事相处,才能既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又受到同事的肯定?处世低调是其中一个办法。当然,也不要贬抑自己,应该适时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成绩,既不吹嘘,也不遮掩,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六、加强修炼

要让人佩服和敬重,就必须拥有真才实学,具有实干精神。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永远站在卓越的位置,才会真正令人肃然起敬,否则,其他同事只会认为你是溜须拍马。只要本着真诚待人、勤学为主的原则,就可以开拓较为良好的人际局面。勤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勤快,二是学习,尤其是前者。比如说,在幼儿园六一儿童节表演舞台布置中,你可以勤快一点,多做一些事情,多为他人搭把手,相信这都会让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增加对你的印象分。再通过不断学习,真正掌握幼儿园中各项日常事务、教育教研规律。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思考在先,实在不明白的,可以请教同事,谦虚的态度也会给同事留下较好的印象。

七、适当赞美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赞美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调味剂,一句由衷的赞美或一句得体的建议,会使同事感觉到你对她的重视,无形中增加对你的好感,同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赞美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承认和欣赏别人,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正如谚语所说:“唯有赞美别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赞美或过分赞美,这样容易有献媚之嫌。当同事有真正好的表现时,要给予诚心的赞美而非嫉妒;反之,当同事出现问题时,也应该给予真诚的批评和建议。另外,赞美时应该注意语气和态度。如果缺乏真诚的态度与和善的语气,很容易让同事觉得这是话中带刺,侵犯隐私,引起反感。

八、学会幽默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交往中幽默的作用不可低估。幽默的语言,能使社交气氛轻松、融洽,能把快乐传递给大家,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个说话幽默风趣的人,会比呆板木讷的人更受大家欢迎。幽默能让四周的气氛变活跃,幽默还有自我解嘲的功用。幼儿教师在与同事交往的场合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处境,这时如果用几句幽默的语言来自我解嘲,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缓解紧张尴尬的气氛,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工作之余,与同事讲点小笑话,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能成为幼儿教师与同事相处过程中的润滑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中国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那么,在幼儿老师看来,现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以下总结出几种家长类型。

★案例一:金口难开的家长★

班上有个孩子的爸爸,从来都没有跟老师进行过任何主动的交流,每天接送孩子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沉默永远是他的主旋律。老师有的时候走近家长想要说些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也是一直保持沉默,偶尔点一下头,就算是对老师的回答了,老师对这种情况很是苦恼。

分析

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因此他们不大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其实,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不知该如何说起。尤其是一些男性的家长,面对年轻的女性幼儿教师更会表现出局促、腼腆、目光游离等现象。

策略

1。主动交流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如谈谈家里的情况、最近看的电视剧等;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与老师交往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和老师已经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的问题上自然而然就变得主动了。

2。注意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班、小班等刚入园的孩子。由于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甚至成为朋友。

3。改变沟通方式

对于不善言谈的家长来说,或许不善于说,但比较善于写,所以成长档案、便条也是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案例二:工作繁忙的家长★

婷婷的妈妈是一名高中教师,而且是高三的班主任,工作非常繁忙紧张,从婷婷进入幼儿园的那天起,老师就难得见到婷婷妈妈,一直是姥姥接送婷婷,家长会等活动婷婷妈妈也经常缺席,偶尔爸爸会出席,亲子活动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婷婷显得跟其他幼儿有些不同,活动时经常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而暗自神伤,尽管我每次都与婷婷解释爸爸妈妈太忙,你不要因此难过,但还是安抚不了婷婷眼睛里的失望和心理上的自卑。

分析

这类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工作繁忙,就将接送幼儿的工作交给老人或者家里的亲戚等人,难得有机会跟老师交流幼儿在园里的表现和成长的瞬间,没有时间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久而久之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于幼儿成长也或多或少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

工作繁忙的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如通过老人、保姆的转达,通常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不传达孩子的信息。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第一,短信。短信是向家长传达通知最有效的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但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幼儿在班情况,又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第二,论坛。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以及班级论坛。在论坛里,老师可以上传一些孩子的活动照片。这样即使家长工作再忙,也还是可以抽空上论坛看看孩子的在园情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