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 第三节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效果检查(第1页)

第三节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效果检查(第1页)

第三节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效果检查

幼儿园课堂教学调控,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信息与预定教学目标的偏差来调节和控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使得师幼双方保持知识信息畅通,达到教学同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课堂教学效果检查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通过课堂教学效果检查,帮助幼儿园教师获得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教”的效果和“学”的状况,有利于形成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最终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一、课堂调控分类

(一)根据对象分步

根据课堂调控的对象指向不同,可分为“三种”:教师自我调控、幼儿调控和教学调控。

1。教师自我调控

教师自我调控是指控制主题和控制对象为同一个人,是幼儿园教师以自我为对象的调控行为。

(1)教师微笑走进课堂,以情**,课堂调控到愉快教学状态。

愉快是学习的加速器。上课时能及时激发幼儿的愉快中枢,就能让幼儿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幼儿情趣的调节器。从教师出现在教室门口的第一秒钟起,教师的情绪就会感染幼儿。当教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地走入教室,就意味着新的、有趣的教学即将开始。这也是教师首先应做到的自我调控。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时,应及时调控。

例如,当言辞表达出现疏漏或操作演示出现差错或出现思维受阻等情况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控。教师自我调控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诚实的品格、襟怀坦白、服从真理、实事求是以及勇于承认错误,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而采取搪塞的办法。否则,既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幼儿,后果不堪设想。

幼儿园教师自我调控的最佳方法是幽默调节。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调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形式,又是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一旦出现差错或口误,引起幼儿哄堂大笑等情景时,教师便可采用幽默来摆脱困境,以维持心理上的稳定,将窘迫转而成为轻松自如。正如鲁迅所说:“幽默力能帮你战胜烦恼,振奋精神,在沮丧中转败为胜。”相反,若是缺乏幽默感,则可能影响教学情绪,甚至出现僵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幼儿调控

幼儿调控是指幼儿园教师以幼儿为对象的调控行为。当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超乎常规或越轨时,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控,使其行为转向既定的预期方向。

一般来说,课堂中来自幼儿的意外事件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教学中非认知因素的意外事件,如课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幼儿产生亢奋或低落的反常情绪,影响了课堂上正常的教学气氛,淘气幼儿的恶作剧引起幼儿的哄堂大笑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秩序失去了控制;另一类属于教学中认知因素的意外事件,如幼儿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反映了幼儿智力活动的创造性,有的则可能是故意给老师出难题。面对这些意外事件,教师必须立即进行调控。

教师对幼儿进行调控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应具备宽容的品性和当怒不怒的自制力。“宽容是教师的美德。”每位幼儿园教师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有效地进行幼儿控制需要教师拥有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机智感的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面临一个个偶发性问题,如果能够处变不惊,冷静分析,因势利导,就会将复杂的问题和突发性情况转化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最佳契机,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3。教学调控

教学控制是指幼儿园教师对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和教学节奏出现偏差时的调控行为。

(1)对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听课情绪、神态等信息,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是否有兴趣、有疑问。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2)对出现偏差的教学节奏进行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破坏了正常的教学节奏,教师应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3)有效地调控教学时间。

教师应该强化教学流程与教学时间的联系和效率,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调控,从而留出时间给幼儿自主感悟和探究。

(二)根据凭借工具分类

课堂调控根据其凭借工具不同可分为“三类”:言语调控、非言语调控、问题行为调控。

1。言语调控

言语调控具有传达信息最直接、最便捷、适用范围最广的特点。言语调控可以通过声音的大小、语调的柔和与严厉、语速的快慢、节奏的明快与凝重以及语气的变化来实现。

2。非言语调控

非言语调控是指教师用身体语言和在课堂上走动所形成的人际距离进行调控的形式,它具有含蓄、简便、直观等特点,能起到有些言语交流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身体语言调控、人际距离、停顿(指声音和行动的突然停止)等。

3。课堂教学中幼儿问题行为的调控

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是否能够维持课堂纪律。幼儿的课堂问题行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同伴还是对教师,都会造成消极影响进而产生危害。它影响了幼儿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正常学习;处理捣乱行为也会使教师耗费大量本应用于教学的时间;消耗师幼的精力,影响幼儿的学习动机,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使师幼之间失去信任,因而阻碍了有益的合作关系的发展。所以,一旦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调控,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