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中班 > 第二章 教育常规基本能力(第1页)

第二章 教育常规基本能力(第1页)

第二章教育常规基本能力

第一节国家主要幼儿教育政策文件解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由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纲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制定,是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现实,在充分吸纳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力求体现终身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师幼共同成长等先进的观念。它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启动,对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纲要》概述

《纲要》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作用。

1。《纲要》是幼儿园教育评估的依据

《纲要》是国家对我国幼儿园教育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划的指令性文件。有了《纲要》,各类幼儿园教育都可以有目的、有方向、有措施地组织教育活动,使之逐步达到国家的要求,以加强幼儿园教育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以此为依据对地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估,以稳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纲要》是幼儿园选择教育内容、制订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的依据

幼儿园课程教材是《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进行“教”“学”的桥梁和中介。《纲要》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目的,知识范围、深度、广度,时间安排,幼儿园教育原则等。幼儿园选择教育内容、确定课程、编写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特点的教材都必须遵循《纲要》。

3。《纲要》是幼儿园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依据

《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以及幼儿怎样学,均以《纲要》为准绳。幼儿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纲要》,领会《纲要》精神,掌握《纲要》的具体要求和幼儿教育要则,然后根据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不偏离方向。

4。《纲要》是评价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依据

对幼儿园教育、教师和幼儿的评价应以《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目的为衡量标准,以考核幼儿的成长,了解幼儿经验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情感体验等诸方面是否贴近《纲要》的幼儿园教育目的,考察幼儿园教育的真实效果,并以此来激励幼儿的学习动机,调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程序,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

(二)《纲要》的特点

1。体现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

为了体现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性、奠基性、普及型和发展性,《纲要》突出“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总则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则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合作共育的和谐社会

《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即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创建让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

《纲要》总则第四条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创设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乐园学习、生活。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幼儿也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不像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学科学习来获得间接知识。

4。注重人格形成,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纲要》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对幼儿的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5。提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

(1)在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理念方面,《纲要》其中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结构方面,《纲要》整体性地考虑了3~6岁儿童的教育内容,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在内容要求中仅规定了幼儿在相应领域达到的基本水平,而没有规定内容呈现的顺序和形式,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统一性、灵活性和选择性。

(3)在具体领域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面有以下特点:在幼儿园教育课程教材内容选择上,《纲要》向幼儿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幼儿主动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体验、合作、交流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素材。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上,《纲要》提倡以“生活问题情境——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内容,提倡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内容设计采用开放的原则,并具有弹性,为不同的幼儿留有发展的实践和空间。从目标描述来认识,《纲要》提出“知道、会做、体验”等达成目标的行为动词,体现了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

(三)《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

1。终身教育的理念

(1)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本理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具体含义如下:

①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与传统教育中把基础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

②基础教育再不能仅限于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和算术,它还应当教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与他人共同生活。

③新“基础”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它还“为每个受教育者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换言之,就是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④它更重视“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道的好奇心”,并把“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作为“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

终身教育理念是新基础教育观的精髓。新基础教育观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基础教育(当然也包括幼儿教育)的意义升华到了新的高度,它揭示出幼儿教育应有的核心价值追求。不言而喻,幼儿教育质量观应当而且必须与新基础教育观保持一致。

(2)终身教育理念在《纲要》中的体现。

①总则第二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②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五条: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