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指导
一、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一)饮食营养教育的目标设计
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通过实践分析将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使其既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内涵不要过大,条目不要过多,一般2~3条即可。
(二)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充分的准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准备、幼儿的准备、环境资源的准备等。教师的准备包括: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选择;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提前操作或练习;要根据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物质材料;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应对教育活动中出现变化的心理准备。幼儿的准备包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这是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又是他们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幼儿对于教育活动充满期待,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活动的进行。环境资源方面的准备包括环境的创设和物质材料准备两方面。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不完全一样,有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园内开展,而另外一些教育活动则需要更多地利用园外环境。园内环境的创设应安全卫生、美观合理,物质材料的准备应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需要。对于在园外进行的教育活动,教师应首先充分了解和熟悉园外环境,做到合理运用。
(三)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实施
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考虑活动的组织方法、过程的实施进展及组织形式三方面。
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因此,组织方法应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及多样性特征。在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中,动作技能的练习、演示、讲解、游戏、操作及生活事件讨论等方法都比较适合。对于年龄越大的幼儿,选择方法的余地也就越大。
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由导入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考虑活动流程的先后顺序,使教育活动层层深入;还应考虑何时且如何提问,以启发幼儿思考;同时还要考虑活动中间的小结与活动最后总结的关系,注意是总结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助于幼儿归纳要点,使幼儿已有的经验获得提升。教育活动过程属于教师预先考虑充分但实际变数最大的范畴。教师一般会在头脑中或在文本上对活动过程的大致走向进行预演,同时还要设想多种情形、多种结果以准备多种应对方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注意达成既定目标、灵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还要敏锐地发现新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活动内容、场地、材料等各种因素,将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比如,集体教育适合于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知识和掌握一些技能;小组活动可以便于一些操作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指导;而个别交流则能让教师与个别幼儿互动,以实现对个别幼儿的帮助。
(四)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分析
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要注意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同时还应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一个好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是饮食营养内容的整合,还应考虑与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整合,如与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教育内容自然而有机地整合。
二、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要本着需要性原则
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需要,既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需的。由于环境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幼儿的饮食态度、饮食行为和健康状况等不尽相同。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应从实际出发,让幼儿了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形成主动、持久、自觉的行为和态度。
(二)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要本着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饮食营养教育活动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饮食营养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所认知、所接受,这是教育活动开展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例如,小班幼儿入园不久,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在进餐中往往出现挑食、偏食的问题。对小班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的内容应偏重于对食物的兴趣和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方法可选择故事法、模仿法和练习法等。再比如,中大班的幼儿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独立自理能力也增强了。对他们进行的饮食营养教育可以加强认知性和操作性,通常可以较多地采用实践操作法、情景法等。
(三)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要本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饮食营养教育应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饮食营养教育的内容有许多,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内容选择上应将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例如,冰淇淋是幼儿喜爱和感兴趣的食物,但由于多食冰淇淋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就不宜作为教育内容。再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幼儿因不会剔鱼刺而放弃或拒绝吃鱼,那么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剔鱼刺的方法就很有必要了。
(四)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要本着直接性原则
直接性原则是指饮食营养教育应尽可能是幼儿直接感知的,应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毫无意义的强迫。比如,增强幼儿对天然食物的感官认识,让他们充分地感知和欣赏,如苹果的香甜、木耳的动感、黄瓜的清香、芹菜的修长;也可将各种食物以不同卡通形象展示,让幼儿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使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从不同民族进餐姿势、餐具使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进餐礼仪的熏陶。再如认识豆浆的活动,教师可以请幼儿参与到制作豆浆的过程中,比较黄豆和豆浆的不同形态和颜色,品尝豆浆的味道。通过多种感官的直接感知,幼儿会更愿意接受不同的食物。
(五)饮食营养教育活动设计要本着循序渐进原则
一般而言,个体的经验习得应该是先前经验的自然发展,后续的学习使先前的经验得到加深和扩展。在饮食营养教育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对各类食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才能培养其合理搭配食物的能力。因此,在选择饮食营养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其中的先后顺序,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活动。
三、幼儿饮食营养教育活动示例
(一)活动名称:载满谷物的列车(大班)
1。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认识到全粒谷类食品作为早餐是健康的选择。
(2)幼儿学会分辨全粒谷类和了解它们来自哪里。
2。活动准备
(1)对全粒谷类和非全粒谷类的包装进行比较,如意大利面、荞麦食品、面包和饼干等的包装;
(2)种着小麦、玉米、大米田地的图片;
(3)火车票,全粒谷类朋友;
(4)剪刀、彩笔、胶棒、工艺棒(一个孩子一个)、胶带、火车的图片;
(5)每个孩子一个全粒谷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