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 二幼教科研报告(第6页)

二幼教科研报告(第6页)

第二、第三步实验是分两种形式进行的。第一种是被试的合作伙伴是同龄伙伴(同一幼儿园其他班的年龄相同的儿童),第二种是被试的合作伙伴是成人(实验员或教师)。然后根据儿童行为,计算出他的模仿系数K,在实际行为中(第二步):

在口头上:

于是,在每一步的各种形式中,每个被试都得到3个K(因为方法共三种),然后把这3个系数加以平均。如表1所示,根据每个被试在12种测验情境中的行为结果,共得到4个平均系数。

把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所有系数加以比较,应能说明在实验组、控制组两种情况下,儿童不依赖行为倾向性变化的特点。为了将实验组与控制组儿童在泥工和图画课上表现出来的自发创造积极性加以量的比较,在实验的最后阶段进行了对比检测,给两组儿童相同的示范样品和作业。用两个反映着自发创造性的参数,对儿童的活动产品加以比较,这两个参数是,超出作业规定的产品数量(包括重复完成作业的多少,产品中有哪些新的创造,新的图画内容和线条),以及不是教师规定的那些成分的数量(这里所统计的只是那些新的与示范的形状、图画内容、线条不同的成分和儿童在作业中加进去的成分的数目,相同的东西不算)。

结果

参加实验组的是莫斯科加加林区第676幼儿园的小班(3~4岁)和中班(5~6岁)儿童。控制组由莫斯科其他幼儿园的相同年龄儿童参加(人数如表所示)。实验过程由实验组教师(4人)和心理学研究人员参加。教学工作除星期日和节假日外,每天都进行,只在一月初有两个星期未进行。上课的科目和数量见表2。

教学内容包括“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各种课程。例如,俄语包括看电影片段,读童话故事,教歌谣和笑话,艺术欣赏,教学游戏;体育课包括教各种运动,自由活动,运动游戏等。控制组则按以往方式进行教学,与实验组无很大差别。初测和复测分别在十月份和第二年四月份进行。

到第四阶段,成人出错误时,孩子们的热情逐渐低下来,开始认真地、一丝不苟地纠正那些错误。他们逐渐习惯了自己的新角色,不再大惊小怪。多数人开始为自己与成人的地位平等而自豪,在课上、课下到处炫耀这一点。甚至那些自己并没有完成什么作业的孩子,也能正确地监督成人行为,并试图告诉她正确的做法。最后,到第五阶段,全班儿童的积极性逐渐趋于一致。如果说,最初只有少数最积极的孩子能主动纠正成人错误,那么,到这一阶段情况就不同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自发地监督着同伴和成人的行为,并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不但实验员,连教师的行动也成了他们批评的对象。教师做出的那些起先并没有引起非议的示范动作,现在孩子们也纷纷讨论起来(“这难道是一棵树吗?树上还有好多小树枝呢!”“草在哪儿呢?”“太阳是红的!”)。一些孩子原来只是口头纠正别人,现在变成了实际帮助别人。做完自己的作业后,他们跑到没做完的同伴桌旁,指手画脚地帮助他们。

表1初测与复测中代表不依赖行为形成程度的系数K表示法

表2

对实验员的态度刚认识实验员的时候,孩子们对她们是很克制的。他们只是停留在参加检测和回答问题上,在交往中很少表现出主动性。从孩子们的神色行为中,不仅能看出一种好奇心,而且还能感觉到警惕和疏远态度。少数儿童拒绝参加检测,不回答问题,成人和他们交谈时有人甚至哭起来。

实验员们自始至终的和蔼可亲、毫无权威作风的态度,在孩子们当中引起了不同凡响。主要的有三种。第一种公开表现出毫无理由的积极否定态度,他们变得富于侵犯性,对实验员不友好(扯衣服,抓头发,爬到肩上,扰乱她们写工作记录)。不客气地与她们讲话,声称要打她们,等等。第二种对实验员采取消极的友好态度。他们态度亲切,面带笑容,常向她们提出问题,乐于和她们接触。第三种是积极的友好态度。这些孩子对实验员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上的依恋:上课和她们坐在一起,下课和她们寸步不离,和她们拥抱、亲吻,表达自己对她们的喜欢,一定要把她们留在班里,等等。从下面引用的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三种孩子的行为特点。

下算术课后,P。列娜达(3岁4个月)跑到实验员跟前说:你现在知道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滚动了吧?

实验员:为什么?

列娜达:因为它是方的,有几个角,这些角使它不能滚动……我很喜欢你(和实验员搂在一起)。

实验员:为什么?

列娜达:因为你很好。

实验员:我为什么好?

列娜达:因为你帮我们上课……(又拥抱)我特别喜欢你。

实验员:谁让你这样说的?

列娜达:是我自己这么想,是自己想的……

[这时,P。萨沙(3岁3个月)手里拿着个木桶跑过来。]

萨沙(对实验员,非常厉害地):我要用我的手枪打死你(说完就跑开了)。

列娜达:他说什么?

实验员:他说他要打死我。

H。安德科(3岁6个月,站在一旁笑着):他是在逗着玩,逗着玩,逗着玩是可以的。

列娜达(惊慌不安地):我这就去问他,去问问他。(去追萨沙)。

列娜达:你是开玩笑要打死她吗?

萨沙:是。

列娜达(跑回实验员身旁):他是开玩笑,是开玩笑。

一般地,每个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出上述三种态度中的一种;但有时也看到各种态度莫名其妙地同时出现的情形。以后,孩子们对成人的态度逐渐变化。最后,原来抱积极否定态度的孩子,几乎全部转为消极友好态度。

纪律最初一段时间,上课纪律明显地有所松弛。孩子们看到老师不管,感到很自由;有些人从位子上站起来,上课调皮,不理睬老师的要求。上体育课最困难,看到成人的一点毛病,孩子们都哈哈大笑,作为笑料,这时他们会离开队列,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满地打滚,很难把他们集合起来继续上课。课下,孩子们与成人游戏时常常带有侵犯色彩,他们团团围住成人,抓她们的衣服,爬上肩头,扰乱她们的工作,不理睬她们的请求。

自发的创造性从实验教学开始起,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儿童努力按照不同于老师所给示范的方式去完成作业,做出一些要求之外的东西。这种倾向在各门课中表现程度不同。例如,在俄语课上,孩子们总是试图作出不同的回答,尽管回答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成分;猜谜课时也能自己思考谜底。在体育课上学习某个规定动作时,亦开始做出不同的动作。

自发创造性在泥工和图画课上表现得最明显。塑造一个人物或画一张图画时,孩子们常在上面加点什么:要么用剩下的小块蜡泥塑点什么,要么在图画纸背面画点什么。这种创造性成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对教师所绘出示范的重复;二是在作业中加进新成分;三是画出(塑出)上课未规定的新东西。

一般来说,实验组儿童不仅会做出示范之外的东西,而且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新的有具体内容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是由于他们过去的经验和想象力而产生的。例如,让他们画一辆汽车,他们就在驾驶室里画上司机,在车厢里画上货物,在排气孔画上烟,等等。另一种典型的新东西是对整个情境的新理解,把作业从画出局部到画出整体。让他们画一棵树,他们就加上草、太阳、花,在树上画只鸟;让他们塑一只小羊,他们就塑造出绿色的草、树、花,等等。我们认为,这种对具体情况的丰富和补充是这一年龄儿童创造性的萌芽。请看例证:

1。教师让孩子们塑一只小兔。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干着。实验员第一个塑好,对教师说:“我塑完了。”教师让孩子们看她塑的小兔子,问道:“小朋友们,她做得对吗?”T。卡佳(4岁5个月)说:“不对,还没做耳朵,腿太短,也没有尾巴。”实验员在小兔头上加上耳朵。B。伊戈尔(4岁6个月)指着小兔说:“耳朵太短了。这不是兔子,是只小羊。”孩子们全笑起来。他们仔细察看邻座塑的小兔,争论着加以互相纠正,有人塑完小兔之后,又开始塑另外的什么东西。T。卡佳塑完一只小兔,又用绿塑泥塑了草地和花;B。尤利亚塑小兔、花和太阳;B。伊戈尔塑完小兔,又塑了另一对耳朵(稍小些的),说道:“这是母兔的耳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