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教育科学参考答案1—4 > 三科研报告各部分的内容要求(第2页)

三科研报告各部分的内容要求(第2页)

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说明本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

(三)说明研究方法

对研究方法的说明是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方法的说明,可使读者判定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并能进行重复验证。

研究方法的说明要具体详细,同时要注意条理清楚。一般而言,研究方法的内容包括这样几部分:

第一,怎样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取样场所、方法和数量等。应当注意,研究需要有一定的样本容量、次数,如此才可概括出一般普遍状况,不能仅依据对少数个案或个别现象的观察调查,就轻易作结论。

第二,收集事实材料的具体方法。这部分应作尽可能详细具体介绍,以便使人明了并能用于重复验证。

第三,研究程序、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在研究方法这部分,应能对研究所采用的专有名词术语作清楚的规定和说明。例如,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须分别说明什么是自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这些术语均须有确切的含义。研究者要搞清其文义性概念的定义、内涵,又进而对其外延或寝现形式作出规定,通过下操作定义,使之具体化,确定操纵处理的方式及观测指标等。

(四)研究结果的阐述

(五)讨论

这部分要求研究者对与研究有关的问题作进一步讨论、论证。通常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第一,由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就是说,在报告前言中提出的观点应当在讨论中得到呼应,说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可靠有效。

第二,对结果的获得作出理论上的解释说明,论证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果。例如,两种教法比较,结果其中一种效果好,如幼儿自然常识教学实验中,操作法优于讲解法,研究者需分析其原因,需要从理论的高度论证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可以将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作对比,分析原因,验证已有的理论;又可以提出研究者自己的新观点,阐明研究结果的意义。

第三,分析本研究还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及改进现状的教育建议。

讨论部分是研究报告的较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它是使研究方法与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重要一环,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理论素养。

研究者要发挥洞察力与创造性,通过理论论证,可以进一步揭示研究结果的意义或本质含义,发现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部分。讨论部分可以把研究的理论背景、文献查阅、研究结果及其应用的潜在意义综合汇总起来谈,把研究结果与理论和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材料收集来并统计出结果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查阅文献,以便深入探讨,而不是仅停留在当前结果所反映的现状上。

(六)结论

这是科研报告主体的最后一个部分。结论来自研究结果,应能对研究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研究是否验证了假设?

结论可以概括地谈,说明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还需要进一步做怎样的研究。

下结论要小心谨慎,要合乎逻辑。注意不能任意扩大结论的适用性。

(七)附录与参考

附录部分要交代研究所用的一些重要材料,如调查提纲、问卷题目、教育干预方案或活动设计、教案与教材,观察评定的表格,以及研究所运用的测量工具等。

参考文献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阅读过哪些文献,要注明文献标题、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日期,查阅书籍的页数等。

这部分虽然不是论文主体,但也可以反映出研究的水平,而且能够为读者开阔思路。

教育科研报告大体上包括以上几方面内容,但有时可以将几部分合并起来写。如将研究目的与方法合在一起说明,结果与讨论放在一起写,一边列结果,一边作分析和进行讨论,最后有一个小结。这样报告全文共三个部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