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比较教育学自考 > 第三节 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比较的专题研究(第1页)

第三节 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比较的专题研究(第1页)

第三节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比较的专题研究

一、科学教育问题:中、日两国科学教育的异同剖析

(一)从对科学教育领域的界定剖析中、日两国异同

1。共同点

中、日两国新《纲要》对科学教育领域的界定是相同的。日本新《纲要》中“环境”领域的内容主要有大自然(包括动植物),身边的事物(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文字),跟自己有关的信息和设施及国旗等;中国新《纲要》所界定的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分为自然环境和生活中的数学(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两个方面。

2。不同点

中、日两国新《纲要》对科学教育领域的具体提法不同,中国称为“科学”,日本称为“环境”。日本新《纲要》之所以不采用“科学”这个提法,有其教育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背景。日本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是学科的“科学”或“科学技术”等狭义的理解,为避免幼儿科学教育的“小学化”,采用了“环境”的提法。此外,日本新《纲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科学教育包含着文字、电视、计算机以及社区和社会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因而,幼儿在其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是环境教育的内容。但从理解的角度看,中国科学领域的界定更易让教师理解。

(二)从科学教育的目标剖析中、日两国异同

1。共同点

(1)关注探究欲望。

中、日两国新《纲要》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高度关注。这种改革理念在科学(环境)领域体现得最明显。“好奇”是人的本能,更是幼儿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因此,中、日两国新《纲要》强调观察、理解幼儿,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关注情感状态。

中、日两国新《纲要》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情绪状态是幼儿心理活动的背景,起着激发或阻碍幼儿探究活动的作用,因而,从长远来看,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关注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科学教育的生活化,一方面指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另一方面指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1]因为,“对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2]。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中、日两国新《纲要》都主张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2。不同点

(1)关于心灵教育。

日本新《纲要》强调“在幼儿期里,自然对幼儿具有博大的意义。直接接触,体验到自然的浩大、美丽、神秘等经历,能让幼儿心灵平和、情感丰富,并为其好奇心、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基于此,应努力帮助幼儿加深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健康的心理需要丰富、平和的情感,对生命的敬畏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中国新《纲要》的科学部分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2)关于科学启蒙教育。

中国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点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强调“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而日本新《纲要》没有明确提及“科学家”或“科学技术成果”等内容。

(3)关于表达与交流能力。

中国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目标,而日本新《纲要》并没有提出这一条。日本新《纲要》提出了“交流对身边现象和动植物等的感想、互相共鸣的体验”等理念,重视伙伴之间交流或共享感动,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动等更广阔的活动。[3]日本新《纲要》关注环境(科学)领域与表现(艺术)以及人际关系等领域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该能力的加强。

(三)从科学教育的内容剖析中、日两国异同

1。共同点

在科学教育领域,中、日两国新《纲要》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中国的科学领域包括数、量、形、时间和空间、事物、动植物、大自然等;日本的环境领域的内容主要有大自然(包括动植物),身边的事物(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文字),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和设施,国旗等。

2。不同点

(1)数学在科学教育中所占比重。

中国新《纲要》的科学领域中数学所占比例较大,以“数学”来命名幼儿园数学,与以往政策相比扩大了其范围(以往是用“计算”来命名),[4]明确了幼儿园的数学不仅仅是加减计算,还包括更广义的数学。日本新《纲要》环境领域的内容比较宽泛,数学在其中的比重不是很突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