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比较教育学自考 > 第二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现状(第1页)

第二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现状(第1页)

第二节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价值与功能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

苏联时期,国家就将学前教育看作“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基础”之一。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是“共产主义的萌芽”,学前教育可以将幼儿培养成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目前,俄罗斯的国民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三个部分,可见俄罗斯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与关注。

苏联的学前教育更多地被看作公益和福利事业,学前教育机构具有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由政府创设,对幼儿实行免费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从学前教育的目标来看,它更多地关注儿童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有所改变。《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指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独立的、自由的、有文化的、有道德的人,使之意识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遵守宪法和法律,在人与人之间,在各国人民之间,以及不同的人种、民族、宗教和社会群体之间能互相谅解与合作。”该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满足家长的多层次需要,并使儿童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这种状况使俄罗斯的学前教育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而向福利性质转变。

(二)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在教育的功能上,俄罗斯以往过分突出政治性而民族色彩淡化,现今各民族都开始复兴自己的文化,俄罗斯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内容中的地位日渐增强,甚至教会也开始介入教育。[1]俄罗斯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在于:首先,教给儿童进入小学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加强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儿童积极、健康、向上、愉快的心境;再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儿童爱祖国和爱人民的情感;最后,培养儿童的顽强精神、坚强意志、吃苦精神和自理能力。2006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大纲》指出,要根据儿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人道的儿童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向儿童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儿童创造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向儿童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培养儿童的美感;对有缺陷的儿童进行矫治、给予帮助,保证他们获得受教育权利。[2]

二、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办园体制与机构概况

俄罗斯学前教育机构大多数由政府组建,少数由企事业单位兴办,近年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有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形式两种。

传统形式主要有四种:托儿所;幼儿园;托儿所与幼儿园的联合体;小学预备班。0~3岁的儿童进入托儿所抚育;3~6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1~6岁的儿童可以到托儿所与幼儿园的联合体机构接受教育;6~7岁儿童在小学预备班学习,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俄罗斯的幼儿园在种类上还可以具体细分为下列类型:小幼班幼儿园,招收2个月至3岁幼儿,实施《基础普通学前教育大纲》,为儿童早期实现社会化创造条件;组合型幼儿园,可以有各种搭配的一般发展型班、补偿型班和保健型班;学前班幼儿园(大幼班),招收5~7岁儿童,采用《基础普通学前教育大纲》;看护与保健型幼儿园,主要是对儿童采取卫生与保健、预防与健身等措施;补偿型幼儿园,主要是对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身心方面的偏差实施专业的矫正;一般发展型幼儿园,优先发展学龄前儿童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长;儿童发展中心,该类型幼儿园对所有入园儿童进行发展训练,矫正、健全儿童的身心发展。[3]

非传统形式是指幼儿园小学联合体和幼儿园小学中学联合体。俄罗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探索学前教育新模式,例如,家庭幼儿园、家庭或者私人教师组织等。2011年10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专门对《学前教育基础条例》进行了修订,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将新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纳入联邦的学前教育体系。

2007—2008年,俄罗斯联邦在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为26610所,在农村地区的为19120所,共计45730所学前教育机构;2008—2009年,俄罗斯联邦分布在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为26779所,农村地区为18828所,共计45607所学前教育机构。城乡分布从总体布局来看较为均衡。据俄罗斯教育部门的统计,到2010年,俄罗斯联邦幼儿园的数量将达到48057所,其中,98%为市政和国立学前教育机构,私立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只有2%。[4]

2013年间,俄罗斯增加了近40万个幼儿园学位;新建幼儿园超过7。7万所,整体翻修8。4万所,部分翻修3。2万所。目前,俄罗斯有超过560万名3~7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占该学龄段儿童的86%。[5]

三、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

苏联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对教育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全国教育的决策机关是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一切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都经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讨论,做出决定,并作为法律颁布,全苏联和各加盟国也都设有教育部统一负责领导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各学前教育机构一律由国民教育行政机构领导。[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前教育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由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转变为给联邦和学校更多自主权,教育面向社会和市场,实行民主化管理。[7]俄罗斯在联邦一级设立两大职能部门:教育部以及联邦科学、高等学校和技术政策部。学前教育主要由教育部负责,教育部下设共和国教育部、边疆教育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教育局以及各地市、区(市辖区)教育局(处)。俄罗斯根据民主、开放和灵活的原则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中央、共和国、地区分级管理的新教育领导体制。根据新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关于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教育机构的自主性等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改变了对教育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僵化模式,实行权力分配,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依靠经济、政策、法律和市场调节等方式发展。政府将办学权交给教育机构,使其成为法人。[8]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俄罗斯的学前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幼儿园为追求额外利润而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些法律途径予以纠正,例如,《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定期对教育机构进行专门鉴定。一方面,《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了鉴定的结构:教育机构工作的许可证、评估鉴定和教育资格认证。任何学前机构都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并依法律程序办理许可证,方可获得教育工作的权力。另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机构进行资格认证。如果不能通过国家的鉴定,许可证就会被吊销;如果不能通过资格认证,国家就不承认该机构的地位,就不会给予相应的拨款。[9]

四、俄罗斯学前教育的投入体制

俄罗斯学前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出。1996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重申,国家应保证每年拨出的教育经费不得少于国民收入的10%。现在的俄罗斯,出生2个月到7岁的婴幼儿都有享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满7岁便进入小学学习。与父母工作时间相适应,俄罗斯托儿所、幼儿园每周开放6天。幼儿园一般是政府组建的,也有少数是由企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贴的,因此,婴幼儿的学前教育通常是免费的,家长用于学前教育上的花费很少。企事业资助的幼儿园比政府拨款资助的幼儿园有更丰富的书籍和设备等物资。

俄罗斯从2005年开始,幼儿园不再由联邦预算拨款,资助主体已经转移到地区和当地政府。[10]2008年,俄罗斯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0。6%,且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2011年,俄罗斯学前教育经费占国家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15。03%。[11]据俄罗斯《教师报》2012年4月29日报道,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预计2013年俄罗斯将投入约300亿卢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福尔先科认为,来自联邦的补贴将达150亿~200亿卢布。为了消除幼儿园排队现状,补贴的13将用于基础设施修缮与改建,或者作为新建幼儿园的共同拨款。[12]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普及性,俄政府希望通过增加人均投入,以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接受教育。首先,各市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预算。例如,莫斯科市政府2006年对幼儿园的财政预算拨款为人均5061卢布月,2011年增加至人均9583卢布月。同时,莫斯科政府也加大对短时制(一周不超过18小时)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预算拨款,按人均4240卢布月进行拨款。其次,俄政府通过立法对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给予物质补偿。例如,新西伯利亚州和彼尔姆边疆区等联邦主体政府开始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通过实施《对由实行普通学前教育大纲的市立和国立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引起儿童无法入学进行补偿》的法令,对无法入读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进行资金补偿。但是由于这些联邦主体自主采取的政策还未得到国家层面联邦法律的定位,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等。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2011年6月,俄国家杜马会议提出对《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进行修订,将该项法律条款纳入联邦教育的基本法律中。根据这项条款,补偿金从各联邦主体的财政预算里拨出,各地政府将为由于幼儿园数量不够导致孩子不能入读的父母进行补偿,同时每个儿童将获得5000卢布以内的资金补偿。[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