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闻作品评析怎么写的模板 > 二广播消息的构成(第2页)

二广播消息的构成(第2页)

倒金字塔结构,不仅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更是给受众的接受带来了方便。受众只要一看导语,就可以把握这则新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信息。对于广播消息来说,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使用。但是除此之外,非“倒金字塔结构”更适合广播的特性。

非“倒金字塔结构”在广播消息中,常见的有顺序式结构及螺丝钉式结构。

第一,顺叙式结构。

顺叙式结构的广播消息,往往没有导语,而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或者顺着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来组织新闻内容。事件的开头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结束,消息也就收尾了。这种写法如同讲故事,开头比较一般,随着情节的步步推进,事件的**在后面出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家宝考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则广播消息的开头,没有导语对整个事件进行概括,而是直接出现场音响,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紧接着,记者也没有立即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新闻事件,而是用语言对前面的现场音响进行解释和说明。随着温家宝和村支书徐锦兵交谈的现场音响的陆续展示,这则消息才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原来是总理在对长水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考察。在新闻的最末尾,记者还借总理的话语,强调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重要意义。

像这样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就是顺序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非常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和思维特性。尤其当听众处于伴随式收听的状态下,这种方式更容易听众理解和记忆。

第二,螺丝钉式结构。

螺丝钉式结构,顾名思义,新闻的结构方式有如螺丝钉的形状一样:螺帽部分用来概括介绍全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事实,类似于倒金字塔最上面的那个部分。螺丝杆则是以顺序的方式展开具体的新闻事实。这种结构方式,既能在消息的开端一下子把重点信息传达给听众,也能在主体部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将信息具体展开,便于听众理解。下面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条广播消息:

历史性的握手

李涛赵雪花郭亮

【播音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两党最高领导人举行会晤,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

请听中央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郭亮采制的特写:历史性的握手。

【现场杂音,压混】

【记者】2005年4月29号下午2点58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沿着红地毯,走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央,向等候在这里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2点59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乘车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走下车,拾阶而上,迈进向他敞开大门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在这里迎候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向连战伸出了手。

3点整,在海峡两岸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目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终于见面了,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掌声)

【胡锦涛】连主席你辛苦了,我也非常热情地欢迎你。

【记者】在如雨般的拍照声中,胡锦涛和连战互致问候。胡锦涛热情欢迎连战来访。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这是跨过了那道浅浅海峡的握手,这是穿超了半个多世纪纷纭历史的握手。

握手后,胡锦涛和连战表情轻松,并排走过红地毯,步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这是两党启动正式交往、面对现实、开创未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晤。

胡锦涛总书记首先致欢迎辞。(掌声)

【胡锦涛】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今天的会见是我们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我相信,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这次访问,以及我们两党的交流对话,已经给两岸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春天的气息。(掌声)

【记者】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发表答谢,说:

【连战】我也很坦诚地来跟各位提到,那就是这一趟来的并不容易。我一再讲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不远,但是因为历史的辛酸,让我们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够见面。所以我说,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冲突,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的过程。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让我们把握当前,让我们共同来开创未来。(掌声)

这则消息于2005年4月29日播出,报道的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它的导语部分非常简要地概括了整个新闻事件的核心,让听众对此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在主体部分,则采用了顺叙结构,按照这次见面的实际步骤,一环一环地加以描绘。既展现出了双方握手的完整过程,又没有忽略其中典型细节。

4。音响

除了语言之外,音响是广播报道新闻的另一个关键性元素。与报纸消息相比,广播消息最大的特点与优势,莫过于可以加入现场采制的音响。有了音响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和整体感,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具体来说,广播消息中的音响具有以下三个作用:

首先,音响可以再现新闻现场。用音响再现新闻场景,可以充分体现出新闻的“贴近性”,拉近新闻现场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这类音响是记者在采制广播新闻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可以用音响寻求事实依据,即用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音响来“说话”。这样的音响可以起到一般文字新闻所起不到的“依据”作用,从而使新闻更具有说服力。

最后,音响还可以增加广播新闻的信息含量。如在采访人物的时候,从音响中不仅能听到采访对象说话的内容,还能感知到说话者的口气、态度、方言等等。这就比文字新闻富含更多的信息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