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闻作品评析怎么写的模板 > 二广播消息的构成(第1页)

二广播消息的构成(第1页)

二、广播消息的构成

下面以一篇录音报道为例,谈谈广播消息的基本格式。

贫困县歌咏比赛“穷扎势”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孙华林郭家建

陕西台记者孙华林报道:元旦前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蒲城县,耗资数百万元,历时两个多月,举办“迎元旦万人歌咏比赛”,在当地引起强烈争议。

昨天比赛结束后,记者在蒲城县文化局、交通局、地税局、城关镇等10多个部门、乡镇暗访时,发现很多干部群众对这场比赛十分反感,说是“穷扎势”、“瞎摆阔”,一些部局长、乡镇长甚至在骂娘。

(录音)1。咱县上这次活动阵势大,一个队100多人的阵容,一人一身衣服,哪个队下来都得六七万元,有钱的单位住宾馆、发补助,弄了一河滩。全县下来四五百万以上。2。工资都发不出来,花几百万扎啥势?(录音完)

蒲城县文化局是这次比赛的承办单位,局长万少平是歌咏比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录音)不花钱不可能。统一服装怎么统一,各单位自己想办法。县上有文件,县上六大班子全部人都在那儿。(录音完)

早在10月15号,蒲城县委办、政府办就联合发文,对歌咏比赛作出详细安排。要求“通过比赛展示成就,歌唱县委县政府的求真务实精神”,“各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副科以上干部全部参加”,“必须有统一的服装”,“有各自的伴奏乐队”。

就这样,蒲城县县级各个部门和乡镇组成84支代表队,加班加点练唱歌,几个有钱的部门吃住在宾馆,还请来专业演员指导排练。经过预赛选拔程序,最后有25支代表队进入了12月27、28号举办的决赛,结果全都获奖,其中6支队伍获得一等奖。参赛部门的知情人估算,全县这次活动的费用,累计在三四百万元。

县水利局一位姓张的干部:

(录音)花了这么多钱,场面闹的这么大,不知道给谁脸上贴金哩。这钱都是花老百姓的辛苦钱。把这些钱真正用在老百姓的吃水上、生活上,或者田间渠道的管理上,要比这好的多。(录音完)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蒲城县财政赤字每年都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县财政负债总额已超过5亿元。2003年,农民现金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贫困人口不减反增,达19。41万人,占农村人口26。8%,还有26万多人饮水困难,超过全县农村人口的40%,几十个村子至今没有通电、通车,教师、干部工资也保证不了。群众不明白,就这样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耗费巨资来搞万人歌咏比赛,这到底求的什么“真”、务的什么“实”?

这个作品属于广播消息不常见的类型,它是一个典型的批评性报道,而且还采用了暗访的手段。尽管如此,它还是符合消息的一般特征。其导语、主体、新闻背景、结尾等部分齐全,也包含着新闻基本要素。在写作上,符合消息的基本写作规范,即强调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与指导性。

除此之外,通过与报纸消息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广播消息在写作上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标题与介绍格

对于报纸消息来说,标题被称为是新闻的眼睛,制作标题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制作方法也非常的考究。一般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我们很少听到播读广播消息的标题。记者在写稿的时候,为了方便新闻的编辑和审稿,常常会在广播消息前面加上标题,但一般不会播出。所以,广播消息的标题的重要性与报纸有所区别。

上面这个例子是一个评奖的作品,给它配上标题,主要是为了评奖审评的方便。总而言之,广播消息对于标题的要求,没有报纸消息的要求严格。

在广播消息导语的后面,都会出现“请听记者某某发回的报道”,或者“请听记者某某采制的录音新闻”,这句介绍报道人姓名和新闻体裁的话,被称为“介绍格”。这在电视新闻当中,也能够听到。有的时候,介绍格也可以出现在消息的最末尾,如“以上是记者某某报道的”。

2。导语

消息的导语有硬导语与软导语之分。

硬导语指的是直接导语或概括式导语,直接交代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以及如何。[1]为了突出新闻价值,对于报刊新闻特别是事件性报道,一般都是直接在开头提炼出新闻的价值要素,读者通过看前面几句话就能明白整则新闻的大概意思。如果对此感兴趣就继续往下阅读,如果不感兴趣就直接跳跃,选择阅读其他的新闻。这种导语开门见山,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

软导语,又被称为延缓式导语。这种导语通常较长,并非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将信息稍微置后,先通过展示描写细节或是部分情节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然后再进行信息的传达。下面是一条消息的导语:

今天,成都火车站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集体进站的民工手持一张“大票”就可以上车。这是成都火车站为方便民工集体乘车采取的一项服务举措。

这是一则典型的软导语。它不像硬导语那样,一上来就介绍服务举措这个最重要的事实,而是先说“成都火车站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靠这个小悬念来吸引受众,然后再把最重要的信息推出来。

一般来说,就广播消息而言,硬导语与软导语都可兼用,具体情况要视新闻节目的自身定位、整体风格以及新闻内容而定。例如,中国之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具权威性的广播节目,在全国新闻界和广大听众中享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播出的内容主要以时政新闻为主,政治色彩较为浓郁,在风格上比较严肃,因此里面的新闻基本都是采用硬导语。统一的导语风格,也有利于节目自身风格的形成。

此外,对于一些主题严肃的新闻,如时政类新闻,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一般也多采用硬导语;而接近百姓日常生活的逸事趣闻,如民生新闻则可以多用软导语。

但是,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从导语的性质与媒体的特性来说,延缓式的软导语是最适合广播新闻的。这类导语自然与平和的品性,可以增添作品的亲和力,与听众收听广播时伴随式的收听状态是十分契合的。

3。结构

对于报纸消息来说,大多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安排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最次要的放在消息的尾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