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配发了记者拍摄的三张彩色照片,分别为忻州煤矿安监局的办公楼、忻州煤矿安监局的住宅楼及正在兴建的宾馆(即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职工培训中心)。这三张图片,不但给读者以真实细节、直观印象,而且给相关报道的版面编排添色增光。
第五,用暗讽“说话”。
文章主标题《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中的“好气派”,明为褒扬,暗作贬抑。这比“太气派”或“过于气派”等直白语词,效果更好。
第六,让匿名消息来源“说话”。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文中“有知情人士透露……”的写法,是对消息来源的“匿名化”处理,虽然会影响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但可以保护消息来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值得一提的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不仅注意“巧说话”,还有“必要的不说话”——记者自始至终没有“站出来”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或对报道对象进行性质界定。
尽管如此,这样一来,反倒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记者没有把话说透,但读者能够体会到文中的“潜台词”,同样形成了不可低估、忽视的监督之势。
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既达到了预期的传播目标,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陷入新闻官司。
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2月8日报道,《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一文引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
1)为全国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舆论反响强烈;
2)200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忻州煤矿安监局被此文披露的违规行为;
3)引起安监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局长李毅中先后在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和总局机关及在京单位干部大会上,对山西忻州煤矿安监局予以严厉批评;
4)安监总局安排调查组二赴山西,会同山西省纪委调查组核查;
5)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对有关责任人员立案调查;
6)忻州煤矿安监局被此文披露的违规行为全部被纠正;
7)中国安监系统进行自查自纠。
对新闻报道来说,以上7种反响,只要引起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令人称道,令作者自豪。《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一文,却将这7种反响一一纳入“囊中”,当然了得。
(刊于《新闻爱好者》2009年6月上半月号)
作品二:
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不知是否冒牌产品豫赣鄂等也有同样病例样本已送国家鉴定机构
■三鹿集团称产品“没质量问题”甘肃省卫生厅今天介绍调查进展
早报记者简光洲
9月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又接收了一名8个月大,来自该省岷县的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病症的婴儿,这是该院三个多月来接受的第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病例。
到目前为止,对于婴儿患病的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但是这些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出生后一直都在吃名为“三鹿”牌的奶粉。患病婴儿的家长们怀疑说:“或许和当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致婴儿成为大头娃娃一样,这次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奶粉。”
记者昨日还了解到,10天前湖北省同济医院小儿科也接收了三名患有肾病的婴儿。这三名分别来自河南、江西和湖北的患儿家长也反映婴儿食用的是“三鹿”牌奶粉。
目前尚不知患儿所使用的奶粉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河北三鹿集团传媒部对早报记者表示,已派出工作人员赴甘肃调查,当地质检部门对该集团奶粉的检验显示没有质量问题。
不排除出院还有后遗症
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已经接受了14名患肾结石的婴儿,到昨日为止,有6名在手术后康复出院,其余8名仍在医院治疗。
该院泌尿科首席医生李文辉介绍说,该科是在6月28日收到第一例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在3个月时间里,陆续共有14名婴儿因患同样的疾病住院。
据了解,这些婴儿进院时病症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他们共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都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且症状表现为双肾多发性结石,刚来的时候都是急性肾衰竭。
经紧急治疗后,目前8名婴儿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仍需住院两到三周进行观察治疗。至于婴儿出院后会不会有后遗症,李文辉说,目前时间比较短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要经过以后的随访和两三个月复查后才能确定。
罪魁指向“三鹿”奶粉